《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 (    )A.牛耕的出现B.牛耕的推广C.铁农具的使用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

《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 (    )A.牛耕的出现B.牛耕的推广C.铁农具的使用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 (    )
A.牛耕的出现B.牛耕的推广C.铁农具的使用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国语•晋语》是反映春秋时期的事,“宗庙之牲”指的是用作祭祀的牲畜,“畎亩之勤”是在农田里耕作,说明了牛耕的出现。故选A。牛耕是在西汉以后得到推广,因此B项错误;CD项材料无法体现。
点评: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我国原始社会采用刀耕火种的方式,工具比较原始;春秋时期就出现了铁制农具,到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得到普及。与此同时,春秋以后,牛耕技术也发展起来。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我国古代的农业走向了精耕细作的类型。到了唐代,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举一反三
黄梅戏《天仙配》中有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这里反映的经济模式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C.封建小农经济D.远古游牧经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下列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农民家庭有耕有织②农民注重树木栽培③农民家庭劳作艰辛④农村棉纺织业发达
A.①④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   )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井田制趋于瓦解
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土地兼并严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农具耧车最早出现在(    )
A.汉朝B.曹魏C.南朝D.唐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下列生产工具中,基本上无需使用人力操作的是(    )
 
A                  B                  C              D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