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农业文明时期文明的交流特别缓慢。许多重要的发明创造,由于得不到传播,需要各文明地区自己发明。例如,农业的文明,就是在地球上七个不同地区分别起源的,而时间

材料一 农业文明时期文明的交流特别缓慢。许多重要的发明创造,由于得不到传播,需要各文明地区自己发明。例如,农业的文明,就是在地球上七个不同地区分别起源的,而时间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 农业文明时期文明的交流特别缓慢。许多重要的发明创造,由于得不到传播,需要各文明地区自己发明。例如,农业的文明,就是在地球上七个不同地区分别起源的,而时间则从距令一万年到距今四千年,先后长达六千年之久。……再如,中国造纸术发明于汉代,西传开始于751年怛罗斯战役,从中亚地区传至意大利的那不勒斯(1276年),用了五百多年的漫长岁月。而传到莫斯科,则已经是1576年,到了16世纪的晚期了……佛教起源于印度,但是佛教在印度传播了一阵后反而受到了排斥,于是向中国传播。在向中国传播过程中,也遇到中国的儒家学说和道教的反对,进行过长期的斗争。后来佛教吸收了中国许多固有思想成分,发展成为禅宗,方才在中国立定脚跟,成为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同样基督教起源于东方,向西传播时也遇到了罗马帝国原来信仰的抵抗和帝国的政治迫害。基督教吸收了希腊的哲学内容,和希腊罗马的思想形式有了许多共同点,所以后来才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今天更演化成西方文明一个重要思想内容。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在后冷战的世界中,最普遍、重要的冲突不是社会阶级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或其他以经济来划分的集团之间的冲突,而是属于不同文化实体的人民之间的冲突。……总而言之,冷战后时代的世界是一个包含了七个或八个文明的世界。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了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绝大多数来自不同的文明。最可能逐步升级为更大规模的战争的地区冲突是那些来自不同文明的集团和国家之间的冲突。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因文明的不同而不同。国际议题中的关键争论问题包含文明之间的差异。
——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各文明发展与交流的特点,并分析阻碍交流的因素有哪些?(12分)
(2)据材料二,归纳亨廷顿关于冷战后世界文明冲突与交流的观点。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他的观点的认识。(16分)
答案
(1)特点:多元发生,各自发展(或:各种文明类型在不同的地区分别起源);相互间的交流缓慢,传播时间长;交流中有一个碰撞、适应、融合的过程。(6分)
阻碍因素:生产力不发达;距离遥远,交通不便;国情的不同;传播者和接受者对交流的态度等。(答出3点即可得6分)
(2)归纳观点:世界的冲突主要是文化的冲突;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决定联合还是对抗;文明类型的不同导致了军事冲突、政治经济发展不同模式的选择和国际关系冲突。(6分)
谈认识采取分层赋分的评价办法:
第—层次:认同亨廷顿的观点并举出相应的史实加以说明。(3—0分)
第二层次:不完全认同亨廷顿的观点并能结合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任意两个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6—4分)
第三层次:不完全认同亨廷顿的观点并能结合冷战后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史实多角度综合说明。(9—7分)
(若完全否定亨廷顿的观点并能适当结合政治、经济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可酌情给分,但最高不得超过6分。)
解析

举一反三
《周易.系辞》记载“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所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这一记载可以说明神农氏的贡献是
A.农业B.祭祀C.中医D.教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分)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服务于“专制主义”的表现,(2分)“私学文化”反映了该时期社会转型的哪些基本特征?(4分)
材料二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2)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请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经济根源。(6分)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刘燕 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概述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转型中向“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表现,在该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做了哪些理论创新?(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试述古代东方文明的历史价值和共同特征。(1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征的正确表述是
①由于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农业的耕作方式由集体劳作过渡到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
②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形成;
③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琅琊石刻上作如下宣告:“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秦朝实行土地私有制
B.秦朝实行土地国有制
C.秦朝实行的是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土地国有制
D.秦朝实行的是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土地私有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