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学者王阳明有一首描写农业技术的诗歌:“下田既宜稌,高田亦宜稷。种蔬须土疏,种蓣须土湿。寒多不实秀,暑多有螟瞂。”这首诗歌反应了A.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明代学者王阳明有一首描写农业技术的诗歌:“下田既宜稌,高田亦宜稷。种蔬须土疏,种蓣须土湿。寒多不实秀,暑多有螟瞂。”这首诗歌反应了A.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明代学者王阳明有一首描写农业技术的诗歌:“下田既宜稌,高田亦宜稷。种蔬须土疏,种蓣须土湿。寒多不实秀,暑多有螟瞂。”这首诗歌反应了
A.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B.中国古代农业刀耕火种的特点
C.中国农业技术的落后
D.重农抑商的思想

答案
A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纷。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三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所矣。——贾谊《论积贮疏》
请回答:
(1)材料一《台湾高山族耕田图》所反映的耕作方式中国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1分)
(2)材料二的白居易诗中所反映的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1分)有哪些基本特点?(3分)
(3)材料三体现了中国古代怎样的经济政策?(2分)谁是这一政策的首倡者?(1分)
(4)你怎样评价材料三所体现的政策?(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与东南亚的经济文化交流自古有之。回答下题
小题1: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与东南亚地区经济文化交往的是( )
A.“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B.“玉螺一吹推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
C.“拨拨弦弦意不同,胡啼番语两玲珑”
D.“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小题2:玉米原产美洲,被视为中国传统“五谷”之外的“六谷”,许多学者认为是在明朝万历前期由海上(菲律宾)传入我国。据此,你认为万历前期应该是在
A.14世纪末B.15世纪二三十年代
C.15世纪八十年代D.16世纪晚期
小题3:据中国军事科学院专家曲爱国的研究及越南政治家黄文欢的回忆录:在越南抗法战争期间(1946—1954),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向越共提供军事援助的国家,在武器和装备和后勤配合方面,是按“要多少给多少”的指示办。毛泽东是这么告诉过胡志明的:我们是一家子。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这体现当时中国外交政策主要特点是:
A.重点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外交关系B.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C.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外交关系D.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以下农作物的国家
A.水稻、粟B.玉米、水稻
C.水稻、红薯D.粟、玉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以下耕作技术或农耕工具的出现,不在汉代的是
A.曲辕犁B.耧车
C.耦犁法D.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农耕文明成就辉煌,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分析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2分)

(1)图9(组合)出自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耙:碎土、平地;耔:培土。
该组图揭示了中国古代农业的什么基本特征?(2分)
(2)图10、11、12均出自《天工开物》,反映了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的部分面貌。

① 依照示例,指出图11、图12所表示的手工业部门:(2分)
示例:图10──纺织业
图11:      ;图12:      
② 图10所示的花机(花楼机),专门织造           。(2分)
A.棉织品B.毛织品C.麻织品D.丝织品
③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发展的特点。(2分)
(3)图13描绘了明朝杭州北关地区“夜市”的繁华。追溯历史,杭州早在                     (朝代)就有了夜市。(2分)

(4)北京的街巷,如米市大街、骡马市大街、果子巷,又如油坊胡同、石作胡同、酱坊胡同等,这些街巷名大多在明清时期就有了。     
结合图13和上述北京街巷名所透露的历史信息,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商业的特点。(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