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不包括[     ]A.铁犁牛耕未能实行革命性进步B.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耕地有限,人多地少矛

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不包括[     ]A.铁犁牛耕未能实行革命性进步B.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耕地有限,人多地少矛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不包括[     ]
A.铁犁牛耕未能实行革命性进步
B.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耕地有限,人多地少矛盾突出
D.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答案
D
举一反三
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蹯)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圆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8至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顷,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
(2)归纳材料二中18至19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并具体分析农业进步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我国粮食产量1959年3400亿斤,1961年2950亿斤(人均约440斤),1978年6000亿斤,1984年8000亿斤(人均约800斤)。
(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上,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历来为各国统治者所重视。
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秦国)“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顷,收皆亩一锺,于是关中为沃野”。(魏国改革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摘录自《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他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在每一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下,玉米的播种面积迅猛扩大,1953年为580万公顷,1956年达1640万公顷,1962年增至3710万公顷。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那样高.——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
材料三:温州地区三个重要年份的农业生产发展状况
——摘自《中共浙江省温州历史大事记(1949年5月——1994年12月)》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改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三个重要年份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以上材料,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曰(xié)田”。“”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关于卜辞中“众人协田”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精耕细作农业开始出现②生产工具有少量铜器③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④耕种者多为奴隶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题型:0110 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据统计宋代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代增加到8.5亿亩,清代又增至11亿亩。其中,新增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岗”、“陡绝之地”。明清时期,“瘠卤沙岗”和“陡绝之地”能够成为耕地的条件是[     ]
A.筒车等新灌溉工具的推广应用
B.犁耕技术的提高适应了不同土壤耕作需要
C.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植制的推广
D.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和推广
题型:广西自治区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三农问题关系到社会和谐与发展,有人说,如果你不了解三农问题,你就不能理解中国历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五千年的农耕历程诞生了丰富灿烂的农耕文化,其中众多诗词及其绘画形象地再现了我国传统的小农经济,譬如: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南宋·范成大)
材料二 我国建国后粮食产量变化表
——《中国现代史》王桧林著
材料三 胡锦涛主席用短短20个字概括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实践过程中我们应当防止出现下图漫画中“新农村规划者”的所作所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中的诗词、绘画体现出我国传统小农经济具有的基本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984年粮食产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漫画中“新农村规划者”的行为和20世纪50年代什么运动中出现的错误最为类似,结合胡主席的理论概括它们共同的错误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安徽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