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关系到社会和谐与发展,有人说,如果你不了解三农问题,你就不能理解中国历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华五千年的农耕历程诞生了丰富灿

三农问题关系到社会和谐与发展,有人说,如果你不了解三农问题,你就不能理解中国历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华五千年的农耕历程诞生了丰富灿

题型:安徽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三农问题关系到社会和谐与发展,有人说,如果你不了解三农问题,你就不能理解中国历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五千年的农耕历程诞生了丰富灿烂的农耕文化,其中众多诗词及其绘画形象地再现了我国传统的小农经济,譬如: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南宋·范成大)
材料二 我国建国后粮食产量变化表
——《中国现代史》王桧林著
材料三 胡锦涛主席用短短20个字概括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实践过程中我们应当防止出现下图漫画中“新农村规划者”的所作所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中的诗词、绘画体现出我国传统小农经济具有的基本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984年粮食产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漫画中“新农村规划者”的行为和20世纪50年代什么运动中出现的错误最为类似,结合胡主席的理论概括它们共同的错误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基本特征:男耕女织;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自给自足;生产规模很小;精耕细作,等等。
(2)主要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表现: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违背了人民的意愿;侵犯了人民利益;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损害了人民民主:过分强调了政治、经济因素,等等。
举一反三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题型:山西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对汉代田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以农耕经济为主
B.兼营手工业
C.童仆须卫戍田庄
D.田庄之间交往频繁
题型:湖南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模式的重要特点,促使这一生产模式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
A.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改进
B.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和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D.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缪,此其分事也。——《墨子》卷八
材料二 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窑址更是遍及全省各地。唐五代时期,浙江青瓷空前繁荣,越窑生产的精品被称为“秘色瓷”,被诗人誉为“千峰翠色”“捩翠融青”“嫩荷涵露”“古镜破苔”,其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越窑日趋衰落,龙泉窑成为“民窑之巨擘”。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飘世界各地,更成为当今世界热门藏品。——摘自浙江博物馆青瓷馆前言
材料三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算缗”“告缗”。“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汉代晁错
材料四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纳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有哪些特征?简述小农经济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浙江瓷业发展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了汉代对“贾人”实行什么政策?晁错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国际贸易”有什么特点?依据当时的国家政治特点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经,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碜,此其分事也。——《墨子》卷八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有哪些特征?简述小农经济对中国占代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 “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肇造社会的国家,俾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孙中山《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1906年)
材料三 “至于将来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孙中山《民生主义》(1924年)
(2)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可以看出孙中山解决农民问题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简要回答孙中山民生思想改变的历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图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图二 某连环画封面

图三 20世纪50年代的宣传画

图四 20世纪80年代丰收的小岗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