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古代庶人“以麻为衣,则不能御寒,以麻著袍,则不能生暖”。传入棉业之后,“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

(3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古代庶人“以麻为衣,则不能御寒,以麻著袍,则不能生暖”。传入棉业之后,“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古代庶人“以麻为衣,则不能御寒,以麻著袍,则不能生暖”。传入棉业之后,“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棉作在中国广泛展开,大约是始自宋代:“木棉,宋、元之间,始传其种入中国。关、陕、闽、广,首得其利。”特别是广东和福建,首先成为最著名的棉产区。明清时期棉作几遍及全国各省区。徐光启《农政全书》提到华中湖北棉区,华北山东、河北等棉区,华东江苏、浙江棉区是当时的三大优势棉区。明清时期北方特别是山东的棉花大量输往江南,如东昌府高唐、恩县棉花“江淮贾客贸易,居人以此致富”,……形成“吉贝则泛舟而嵩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的局面。而江南松江一带有“卖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业,从店中给酬取直”现象出现。由于棉作的扩展和粮田面积的减小,至少从明代后期,江浙地区便开始从其他省份输入粮食;同时,其他省份也需从江南购入不可缺少的棉纺织品和其他产品。
材料二:鸦片战争前英国—印度—中国三角贸易最清晰简洁的路线图是:

注:19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对英属印度的出超年均在600万两白银左右。
——摘编自《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三:1821年,英制印花布4509匹,又剪绒与天鹅绒416匹在广州拍卖脱手……亏本60%以上。很明显的,销售英国棉制品的时代还没有到来……英国棉制品计印花布1744匹,白布工372匹,黑布860匹,仿制广州布720匹,棉纱5000磅,全部售出结果,亏本35%。……江宁条约(南京条约)后,……人们告诉公众说,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棉织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人们完全没有想到,远在英格兰人知道有棉织物的许多世纪以前,这三万居民的祖先从来就决不稀罕这种东西,而如今人们都以为这是他们“野蛮人的奢侈品。”
——转引自《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材料四 “能证明战争底真实社会本质,或正确点说,真实阶级本质的,自然不是战争底外交历史,而是对于一切交战国里统治阶级所处客观地位的分析。”
——列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宋至明清中国棉花种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棉业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印度—中国三角贸易给三国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6分)
(3)有论者认为鸦片战争是英国纺织利益集团意图的结果,请联系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三、四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9分)
答案
(1)变化:棉花种植区域扩大,总面积增加;主要(优势)产区发生区域转移。(4分)
影响:棉布普及改善人民衣用状况;密切小农与市场联系,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生产区域性加强,跨省区经济交流发展,促进各地经济交流;在商品经济活跃基础上,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8分)
(2)影响:对中国:白银外流,造成财政困难;毒品直接摧残危害人民的体质和精神;造成银贵钱贱,金融体系紊乱,人民负担加重,阶级矛盾尖锐。(6分)
对英国:扩大了英国商品在印度的市场;鸦片走私扭转了对华正常贸易的逆差;茶叶的高关税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6分)
对印度:印度手工棉纺织业******,加深印度经济殖民地化;客观上也有利于印度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近代化。(4分)
(3)认识:工业革命后,英国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急需扩大海外市场;英国棉制品在中国市场上的扩张速度远不能满足英国纺织利益集团的要求;纺织利益集团积极策动侵略,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鸦片战争。(9分)
解析

举一反三
明清时期,最能体现当时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手工业经营方式是
A.官营手工业B.私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集体手工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宋代范正敏《遯斋闲览·证误》:“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竟植之,有至数千株者,採其花为布,号吉贝布。”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福建
A.棉花种植与纺织日益扩大B.农民以种植棉花为主业
C.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D.商业日益发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甘肃灵台出土了一把春秋时期的古剑,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研究者据此得出“最迟在春秋时期,中国已经使用铁器”的结论.这一判断(   )
A 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 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不合理
C 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 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汉书·贡禹传》记载,汉朝廷在齐郡设立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万巨”,与该记载表达的信息不相符的是
A.该生产机构规模庞大B.该生产机构生产成本较高
C.该生产机构属于官营手工业D.该生产机构的产品大量在市场流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汉语中,“鼎”可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
A.商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