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谢肇淛《五杂俎》:“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 (古徽州,即今安徽黄山市),江北则推山右(今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钱) 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

明朝谢肇淛《五杂俎》:“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 (古徽州,即今安徽黄山市),江北则推山右(今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钱) 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明朝谢肇淛《五杂俎》:“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 (古徽州,即今安徽黄山市),江北则推山右(今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钱) 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据此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徽商和晋商都是商帮的突出代表
B.徽商和晋商的财力都十分雄厚
C.徽商和晋商都有各自的经营范围
D.徽商和晋商都崇尚节俭与诚信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表述错误”,题干中“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古徽州,即今安徽黄山市),江北则推山右(今山西)”反映了A、B的表述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反映了徽商主要经营鱼盐,“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说明晋商主要经营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徽商和晋商都有各自的经营范围 ,C的表述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从材料“新安奢而山右俭也”说明徽商奢侈,晋商节俭,D的表述不合史实,符合题意。故选D。
举一反三
“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曰市井”。战国时期,“市井”、“闾肆”等词的出现反映了
A.城郊“草市”的形成B.“市”突破城的界限
C.城市中商业区的产生D.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史实
结论
淝水左渎,又西经石桥门北,亦曰草市门。——郦道元(北魏)《水经注》
草市最早出现于北朝时期
草市迫江货,津桥税海商。——王建(唐)《汴路即事》
唐朝江边码头有草市
诸州镇郭下及草市见管属省店宅水,其征纳课利,不得亏失。——《后周太祖广顺二年正月敕》
草市成为政府重要的税源
市区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陆游《入蜀记》
南市是大规模的草市
上述有关草市的沿革,史实与结论相符合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人朱载堉在《十不足》歌写道:“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这说明
A.商品经济发展是促进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
B.明代商业发展影响了社会风貌
C.封建制度走向衰弱,人们道德水平下降
D.传统农业社会品格已不再适应新的时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形容某一都城商业繁荣时有这样的描述: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晓市。此都城是右图中的

中国古代部分都城示意
A.①B.②
C.③D.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题:“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1)诗人赞颂的“此河”是哪项伟大的工程?该河开凿时的皇帝是谁?
(2)诗中的“此河”全长有多少?地位如何?
(3)请写出“此河”的三点四段分别是什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