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成都洛带古镇的广东会馆是广东商人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唱戏酬神的活动场所。该会馆最早可能建于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位于成都洛带古镇的广东会馆是广东商人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唱戏酬神的活动场所。该会馆最早可能建于 |
答案
D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明清时,商品经济发展,各地区分工进一步发展,区域间长途贸易盛行,在此基础上出现商帮和会馆,D项正确。 |
举一反三
(26分)自古以来,国家作用与市场因素一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大推手,而对其作用的界定也深刻的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市易法颁布实施,于汴京设都市易司,边境和重要城市设市易司或市易券,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并允许商贾贷款或赊货,按规定收取息金。 王安石以为“市易之法成,则货赂通而国用饶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六)。但在此法实行的二年,政府收息钱九十六万缗,从中获得了大量的利润,而私营的大小贩则不是无利可图就是赔本,甚至负债累累,纷纷***。甚至还出现了“市易务于御街东廊置叉子数十间,前后积累果实,逐日差官监卖,分取牙利”。(文彦博《文潞公文集》卷二0) (1)根据材料一从实施目的、实施效果的角度简要评述市易法。(8分) 材料二:(一)……活泼农业金融、流畅农产运销,悉以合作社为基础,指导并改进之,以达到粮食自给自足为初步目标。 (四)……赞助政府实施征工制度,鼓励民众参加义务劳动.尤以开发交通道路,修活水利,培植森林,开辟垦地为征工之基本工作。 (五)……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 (八)……由政府执行健全货币政策与汇兑政策,而人民衷诚拥护之, ——蒋中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实施》(1935年) (2)材料一、二的经济政策有什么相似之处。(2分)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背景分析国民政府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原因。(8分) 材料三: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是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8分) |
(28分)农村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草市原来是乡村定期集市,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到宋代,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居民点,个别的上升为县、镇;而紧临州县城郭的草市,则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市区。这类市区,居民稠密,商铺店肆林立,交易繁盛,与城郭以内的原有市区,并无区别。有的地方,甚至远远超过了城郭内的旧市区。这类草市,已经突破了原来乡村集市的涵义,成为州县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类草市,宋政府并不把它作为乡村的一部分,而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加以管理。宋神宗熙宁年间,全国各地乡村都编排保甲,按时教阅,而对“诸城外草市及镇市”虽也编排保甲,但不把它们“附入乡村都保”,亦不按时教阅,而是与城市坊郭户一样,受厢的管辖,而在没有厢制的州县,则直接受县的管辖,同乡村完且脱节。 ——农业科技史话(上) (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朝草市发展的表现。(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4分) 材料二 英国城镇化初期的圈地运动对农民的盘剥,破坏了农业生产力,激化了社会矛盾。这个沉痛教训使英国政府认识到农业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政府必须制定相关法律来保证城乡统筹发展。从1948年《城乡规划法案》生效起,英国强化农业主体地位,严格控制农地开发,不管是私人或公共机构征用土地,都必须获得当局授予的规划许可证,并且向土地所有者支付补偿。通过实施该法案,使农业用地有了法律保障。英国城镇化在产业支撑方面创造了一种离土不离乡的乡村工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乡村为依托,重点发展以农业为加工对象的乡村工业。乡村工业发展的逐步集中,推动了农业与工业的分工,实现了农民的就地转化,同时又为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提供了保障。它一方面把农村改造成为宜居的小城镇,导致了新工商业城市的出现和成长,促进了城市和乡村的融合,加快了农村的城市化过程;另一方面缓解了大城市沉重的压力。 ——刘恩东 《英国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经验》 (2)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英国是怎样推进城镇化建设的。(8分) 材料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中国农村社会发展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社会运动”。救济农村即拯救国家的普遍认识,是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强大动力。乡村建设工作者认为中国农村的问题是愚、穷、弱、私,并针对性地制定了以文艺教育攻愚、发扬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攻穷,开发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攻私,增强团结力的系统方法。乡村建设运动的内容,包罗宏富且成效显著。然而在当时的国际背景和土地制度下,乡建工作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所增加的收获,一旦国外农产品倾销,就不可能转变为农民收入的增加,所以,乡村建设运动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徐秀丽《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12分) |
乾隆年间,太湖地区出产的“湖丝”经由商人之手大量出口,致使国内市场丝价日趋昂贵。于是,乾隆帝谕旨:“申明限制(出口),俾裕官民织衽”。后在商民呼吁之下,朝廷宣布废除上述规定。上述现象反映了A.清政府顺应民意实行了短暂的开放 | B.海禁政策一定程度上抵制了经济侵略 | C.清政府限制湖丝出口保护国内市场 | D.商贸活跃地区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
|
“据估算,十六、十七世纪明朝白银流入量约合3 000吨,而外国人估算的更多,他们认为这一时期美洲、日本生产的3.8万吨白银,其中流入中国的有7 000吨甚至1万吨。”下列表述与材料信息相符的是( ) ①明朝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②明朝商品经济发展 ③新航路开辟对白银流入起到推动作用 ④明清时期大量白银转化为工业资本 |
“因‘丝绸之利日扩’……‘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为市日,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反映了汉代“市”的出现与规范 | B.反映了唐代“草市”的兴盛与发展 | C.反映了宋代“市”的发展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 D.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景象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