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大城市发展的同时,成千上万个镇市也因商业的发达而兴盛起来。《元丰九域志》等书都记录了大量镇名,其地位仅次于县治。官府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大城市发展的同时,成千上万个镇市也因商业的发达而兴盛起来。《元丰九域志》等书都记录了大量镇名,其地位仅次于县治。官府在各地设置场务,收取商税。市的地位又仅次于镇,有些市也设置行政机构。有的镇市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如黄池镇(今安徽马鞍山)和沙市(今属湖北)是从属于州县的镇市,却发展为商旅萃聚的贸易中心,黄池镇商业的繁荣已超过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有些市、墟或集因商业的发达而发展为镇,有的镇也升格为县。由于商品流通和交换的频繁,官府在不少商船客货辐辏地设置税场,商税收入也非常可观。 -----摘编自邓广铭等《宋史》 材料二 圆明园旧址 20世纪初的北京 材料三 上海的地位很快超过广州,因为它腹地很大。太平天国闹到江南以后,当地的士大夫都往上海跑,因为上海有租界。如果说是开工厂,有大烟囱有锅炉,大家其实还是挺害怕的。比如江南制造总局刚开工的时候,那烟囱呼噜呼噜的往外冒烟,老百姓都很害怕,觉得是在烧人,所以没人去做工。太平天国在江南制造了大量孤儿。这些孤儿没什么其他活计做,就去做工人了,做了以后发现挺好。后面的人就跟上了。有一点肯定的是,尽管是租界,是国中之国,却是用西方的方式来建,用西方的方式来管的。这一套现代城市发展与工商业的结合在租界里面体现的最好,并提供了一个中国现代化的样板,或者说是中国城市化的样板。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各规模等级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比较表
规模数
| 1964~1980
| 1980~1989
| 增长率指数
| 城市数
| 增长幅度①
| 城市数
| 增长幅度②
| ②/①
| 大于200万
| 5
| 3.59
| 7
| 24.16
| 673
| 100-200万
| 8
| 10.95
| 8
| 25.41
| 232
| 50-100万
| 18
| 14.89
| 30
| 28.47
| 191
| 20万-50万
| 43
| 23.55
| 70
| 34.22
| 145
| 10万-20万
| 51
| 26.78
| 62
| 44.91
| 168
| 小于10万
| 42
| 38.10
| 46
| 70.39
| 185
| 平均
| 167
| 15.87
| 223
| 31.63
| 199
| -----摘自周一星《八十年代中国城市化的若干新动向》 依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镇发展的最突出成就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镇发展的主要条件和由此 产生的社会影响。(10分) 指出与材料二相关的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二、三归纳影响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据 此谈谈评价历史事件的正确方法。(12分) (3)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呈现出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造成不同发展状况的原因。(10分) |
答案
(1)成就:部分城镇发展超过地方行政中心(2分) 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的重视(商业发展环境相对宽松)(4分) 影响:冲击了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促进了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4分) (2)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分) 有利:列强入侵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观念;国内战争也有客观促进作用(4分) 不利:西方列强侵略和国内动乱的破坏;传统观念的阻滞(4分) 方法:全面占有资料,辩证地分析评论(2分) (3)变化:1980年之前城市化进展相对缓慢,1980后加速(2分) 原因:前者 文革造成的社会动荡和经济发展的缓慢;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4分) 后者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外开放政策和国际交往的影响(4分任两点得满分) |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有的镇市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黄池镇商业的繁荣已超过太平州”,总结城镇发展的突出成就;中国古代城镇的发展首先是商业的发展,故城镇发展的主要条件可以联系所学商业发展的条件进行总结答案;同样商业的发展会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另依据材料中“有的镇也升格为县”、“《元丰九域志》等书都记录了大量镇名,其地位仅次于县治。”可看出城镇的发展促进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 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根据材料二图片及根据材料三“南制造总局刚开工的时候…老百姓都很害怕,觉得是在烧人,所以没人去做工”可以看出西方列强的侵略破坏和固有传统观念阻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依据材料三中“太平天国在江南制造了大量孤儿。…就去做工人了,做了以后发现挺好”、“租界,是国中之国,却是用西方的方式来建,…是中国城市化的样板。”可以看出列强入侵和国内战争对城市化所带来的客观的促进作用。第二小问是对西方列强入侵和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分别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可以看出评价的全面,一分为二。 (3)第一小问可根据图表直接概括;第二小问可以联系所学1980年以前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和1980年以后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总结概括答案。 |
举一反三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了尖锐的挑战,“工商皆本”的学说被广泛地提出。出现思想转变的根源是A.土地兼并严重 | B.对外贸易发达 |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 D.社会性质的变化 |
|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山西离北京地理位置很近,当时进关出关都很方便,茶、丝、盐、粮有着得天独厚的交易便利。晋南一带地窄人稠,外出经商成为人们的谋生手段.由于山西南部有盐池,卖盐,取盐都非常方便,明朝时,晋商通过运输军粮获得“盐引”,累积了大量资本。至清朝,他们跟随清军,深入到蒙古草原各地,贩运军粮、军马等军需品,同时与蒙人做生意。清政府也给予了他们特权,使他们大获其利。 材料二 清末,晋商逐渐走向衰落。曾经盛极一时的山西票号,就是典例。北洋大臣袁世凯曾邀请山西票号加入天津官银号,票号总经理多墨守成规,只知事现成福,毫无远见,竟复函票号北京分庄经理,既不准入股,也不准派人参加组建。后来,户部银行改由江浙绸缎商筹办,致江浙财团后采居上。不久,户部银行改组为大清银行,无奈山西票号又不应召,最后失去了改组银行的机会。辛亥革命后,山西各票号放出之款无法收回,运往南省资金大多丧失,存款却纷纷来取,清廷提银刻不容缓,导致无法周转,蒙受严重损失,甚至被迫***。 晋商在茶叶行,同样遭遇重创。为打开销路,晋商赊销茶叶给俄中小商人,有些俄商故意拖欠不还欠款,有些中小俄商因受国内大茶商的排挤或自身经营不善,还款无望。晋商为了挽回损失,呈清政府与俄国当局交涉,但是恐外媚外的清政府,对晋商的呈请根本不予受理。宣统元年,俄国政府又突然违背两国茶约规定,对在俄华商征以重税,以排挤在俄经商的中国商人,晋商在对俄的茶叶商战中终于失败。 晋商中还有以高度热情投资民族资本近代工业,但其资本主要投入了投资额大、见效周期长、管理要求高、并受运输条件制约的煤矿业,致使资金大量积压,陷入困境。 材料三 在文化理念上,晋商突出尊奉乡人关公,以关公的“诚信仁义”来规范他们的行为和经商活动。许多山西商人把吃苦勤俭的美德代代承传,形成一种不怕艰苦、不畏风险的创业精神。扫经商的刻苦性上,可以说山西商人居全国商人之冠。在包头城,有山西商人自办的子弟学校,驰名中外的旅蒙商“大盛魁”商号,在外蒙古的科布多设有本企业的训练机构,从晋中招收十五,六岁的男青年,接受蒙语、俄语、哈萨克语、维吾尔语及商业常识的训练,然后分配到各分号,跟随老职工学习业务。 晋商在商业经营中的表现有三种形式:其一是从朋合营利到合伙经营;其二是按地区形成商帮;其三是以联号制和股份制形成业缘群体组织。其中联号纠是由一个大商号统管一些小商号,类似西方的子母公司,从而在商业经营活动中发挥了企业的群体作用。 (1)结合材料一,归纳晋商兴起的条件。(7分) (2)据材料一及所学,分析近代晋商走向衰败的原因。(10分) (3)结合材料三及相关知识,指出晋商文明中值得现代企业借鉴之处。(8分) |
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吴中缙绅,则留意声律。”《广志绎》载:“又如斋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之。”A.西学东渐导致封建士大夫兴起研究西学之风 | B.资本主义萌芽导致江南地区贫富差距明显 | C.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文化复古潮流 | 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江南地区休闲文化盛行 |
|
明清时期商帮的崛起,为中国的历史画卷平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没有成片的耕地,粮食产量普遍较低,粮食供应的矛盾长期存在,人们寻求“以商代耕”的出路。徽州虽“粮不足”,可物产丰富。万山丛中盛产竹木、茶叶、陶土。手工业更具特色,纸、笔、墨、砚、漆器闻名全国。不少人最初就是以贩运土特产品起步发家的。大山挡住了徽州人的道路,但这里的水路可称便捷:“上接闽广,下接苏杭”。便捷的水陆,大大刺激了徽州人经商的积极性。 ——摘自《徽商网·徽商历史》 (1)根据材料说明徽商诞生的原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14分) 材料二 徽商以左儒右贾的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商帮,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是其写照。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徽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徽商贾而好儒,与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接托。徽商以其独特的生存理念在众多商帮中异军突起。 ——摘自电视片《徽州》解说词 (2)从徽商的兴旺中可以得到哪些经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终清朝之世,徽商会遇到哪些发展障碍?(6分) 材料三 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经典式、综合性品牌盛会,为中外客商搭建经济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安徽开放型经济发展。第一届大会于2005年在合肥召开,至2009年,已召开五届。 (3)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开发和利用好徽商遗产。(5分) |
史料记载:明朝时,苏州、扬州、临清等地“从事于商贾技艺、游手游食者十而五六”。这一现象反映出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流离失所 | B.北方人民大量向南方迁徙 | C.人们就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 D.战乱带来社会经济凋敝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