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
|
答案
B |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需要提取材料关键信息,理解材料的本质含义.据题干材料分析理解.“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反映了司马光重视商业流通的作用,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谁重谁轻、社会稳定等问题,排除A、C、D三项。 点评:解答本题时不要先入为主,乱贴标签,看到司马光就想到他“反对改革,保守顽固”,进而给他扣上“反对社会进步、反对商品经济”的帽子,这是历史学习的大忌。命题专家出这一试题的意图也在于此。 |
举一反三
在某班的一堂历史课上,甲同学扮演了汉朝时期的商人,并对自己的经商经历作了简单的阐述: ①我是一位来自西域的商人,来到长安城,我发现城中 “夜市”比较繁华 ②而且市场管理松弛,交易不受任何控制 ③但居民平时买东西只能去市,甚为不便 ④为了生意方便,我把我在城南居民区的住房改装成了店面,专门卖西域特产 上述甲同学的阐述中正确的是 |
对比下面两幅图,中国古代城市商业活动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 A.时间、空间的限制被打破 | B.“草市”盛行 | C.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 | D.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取消 |
|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在)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发展的因素。”以下能够为这一论断提供依据的是( )A.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 | B.政府实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 | C.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商品 |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
|
(22分)材料一: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 ——(北宋)王巩《闻见近录》 材料二:
材料三:苏州“东北半城皆居织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工受值。” 材料四:1、“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唯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清·雍正帝 2、清乾隆年间规定:“凡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具发边卫充军。” 3、“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 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城市布局、商业活动、城市功能三个方面分析两个城市有了哪些变化?(6分) (3)材料三表明,苏州丝织业出现了什么新的经济因素?(2分)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其成长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6分) |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其“微澜”主要表现为 ( )A.手工工场兴起 | B.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 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 | 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