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中国封建社会早期的城市中,占主要成分和具有主导地位的社会阶层,是统治集团和贵族豪绅阶层。城市对于他们来说,是其权威和尊严得以反映的场所。一座城市的大小和

材料一 中国封建社会早期的城市中,占主要成分和具有主导地位的社会阶层,是统治集团和贵族豪绅阶层。城市对于他们来说,是其权威和尊严得以反映的场所。一座城市的大小和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 中国封建社会早期的城市中,占主要成分和具有主导地位的社会阶层,是统治集团和贵族豪绅阶层。城市对于他们来说,是其权威和尊严得以反映的场所。一座城市的大小和规模,以及这座城市所具备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完全是由这个城市的主人决定的。在这样的城市里,一方面统治阶级追求的深宫内院中极端奢侈、纸醉金迷的生活。一方面平民的生活处于极端贫困之中……唐宋以来,因城市商业活动的发展,接踵而来的是城市功能逐渐多元化的兴起;城市生活逐渐体现了城市居民的大多数——平民阶层的生活情趣;由贵族化趋向平民化,闲选、安适和享乐,这是“城里人”追求的目标。……尽管日用消费品的比例在增加,但商业经营仍以给统治阶级的奢侈性消费服务为主。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英国的“圈地运动”深入发展源于工业化需求而非城市扩张需求,面对大量失地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英国采取了很多措施。在改善社会环境方面,先后颁布了工厂法》、《矿井法》、《十小时工作法》、《公共卫生法》;在住房方面,英国政府1868年和1875年两次颁布《工人住宅法》,拆除贫民窟,建设廉租房。日本在城市化进程中十分重视农民的利益,一方面为进城农民提供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和市民身份,另一方面严格要求企业对劳动者的雇用保障,采用近乎“终身雇用制”的方式,确保农民进城后不会陷入困境。
——高云才《城市化不能大跃进》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新变化。并分析其主要原因。(10分)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日本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相同之处。(6分)据此,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4分)
答案
(1)新变化:政治功能突出到功能多元化;城市生活丰富,由贵族化趋向平民化;城市商业重心下移,大众消费增长。(6分)
主要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人口增加和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4分)
⑵相同点:农村人口迁往城市,城市人口增加、规模扩大;政府重视农民市民化,保护农民利益。(6分)
认识:城市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城市化注重外表与内涵的变化,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政府在城市化中发挥主导作用。(4分)(答出两点即可得分)
解析

举一反三
材料一 今天的新疆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中段,自公元制59年西汉设置西域督护府,划入版图,开始进行有效管辖。西汉政府在这里驻兵屯田,在各重要关隘路口建有城垒亭燧,还用汉字发布政府文告。近年来,在新疆各地考古发掘中发现许多汉代铁制农具和一些重要的水利灌溉设施,还有原产内地的杏核、桃核等农作物。另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说:“驰(传递)命走驿(驿站),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来往)于塞下。”反映了当时丝绸之路上一派繁忙的景象。   
——摘编自苗普生、田卫疆主编《新疆史纲》
依据材料,分析汉朝政府管理丝绸之路的作用。(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分)
材料一 “白圭,用人也。……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与:出售)。……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经商之事),犹伊尹、吕尚之谋,孙昊用兵,商鞅行法是也。’蓝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西汉)司马迁《史记》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归纳白圭的经商理念。(4分)
材料二 “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发展和特点》和[明]谢肇潮《五杂俎》
(2)据材料二,概括明代商业发展的特点。(2分)
材料三 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指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唯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而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之进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兴趣,余悉听民办。
—— 摘自张謇《宣言就部任时之政策》(1913 年 10 月)
(3)据材料三,张謇提出的重要经济主张。(4分)张謇身体力行创办企业,试举一例。(1分)
材料四 欧战结束后,欧洲各国的面粉工业迅速复兴,从1921年起就开始抵制中国面粉的输入。……外资在华面粉工厂也开始扩展,使中国的面粉工业很快遇到了萧条的厄运。1922年6月,上海的面粉厂开工者占总数的75%,7月份减少至40%。
(4)联系所学,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在行业分布上有什么特点?(2分)据材料四,一战后,中国面粉工业很快萧条下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五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在总产值
中的比例
1957年
43.3%
31.2%
25.5%
1960年
21.8%
26.1%
52.1%
增长率
1960年
-22.8%
47%
223%
(5)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针对表格中的现象,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采取什么措施?(4
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都在辽(南京)、金(中都)的基础上,发展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其城市功能及辐射能力空前增大。它凭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畅达四方的水陆通道,不仅沟通南北两大经济区,而且,往北连结上都、和林等地,往东北经辽阳与松辽平原连成一片,并进而联结欧亚,“东至于海,西逾于昆仑,南极交广,北抵穷发,舟车所通,宝货毕来”。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管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三 中国的沿海地区非常适合于搞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性工业,因为这里具有丰富的优秀劳动力一一聪明、勤劳、素质相对较高但也很廉价。这些地区还具备相当多的科学技术资讯和较好的电讯设施,这些为集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于一体的活动提供了合适的环境……此外,日本、南韩和台湾的货币正在升值,而美元和人民币则在贬值,这就使中国的产品在全球市场上更具吸引力。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情况?(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0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的沿海地区非常适合于搞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性工业”的原因。(6分)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朝时,方便富商大贾、贵族官僚、高利贷存储金银财物,长途旅行又不要携带钱币的商业服务机构和券票分别是:
A.邸店、“交子”B.柜坊、飞钱C.“市”、坊D.“草市”、飞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诸如《一统路程图记》《商程一览》《路程要览》《天下路程》一类的书籍。这类书籍大量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政治局势的稳定B.商业的发展
C.抑商政策的松动D.交通运输的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