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 扬州工业产品主要有铜器、毡帽、丝织品、木器、药材、海味等。扬州铜器尤其是铜镜最为驰名。中宗时曾“令扬州造方丈镜,铸铜为桂树,金花银

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 扬州工业产品主要有铜器、毡帽、丝织品、木器、药材、海味等。扬州铜器尤其是铜镜最为驰名。中宗时曾“令扬州造方丈镜,铸铜为桂树,金花银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扬州工业产品主要有铜器、毡帽、丝织品、木器、药材、海味等。扬州铜器尤其是铜镜最为驰名。中宗时曾“令扬州造方丈镜,铸铜为桂树,金花银叶。帝每骑马自照,人马列并在镜中”。
材料二 扬州常节制淮南十一郡之地,自淮南之西,大江之东,南至五岭、蜀地,十一路百州之迁徙贸易之人,往还皆出其下。舟车南北,日夜灌输京师者,居天下之七。
材料三 苏州地区棉纺织业发达。……所产紫花布、斜纹布等,都是质地精良的名品,吸引各地商贾贩鬻。……嘉定县罗店、安亭、外冈等市镇,大都是“商贾辏聚,贸易花布”的“巨镇”。……丝织业也是苏州重要的手工业部门。除设有官办的织染局等丝织机构外,大量的则是分布在民间的丝织业。……随着明代日趋衰落,而民间的丝织业日趋兴盛,代表了明代丝织业发展的主体。
材料四 嘉靖以后,苏州堪称天下第一雄郡。在周围长达40里的城区内,东部是以手工业生产为主的手工业区,西部是以商业为主的商贸区。在东区,“半城大约机户所居”,这里“比屋皆工织作”,“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构成了一个丝织商品生产的新天地。
——《中国运河文化史》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扬州经济的特色(2分)并分析形成这种特色的原因(2分)
(2)苏州出现丝织商品生产“新天地”指的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三、四分析,为什么在明朝中后期苏州会出现这种“新天地”?(2分)
(3) 扬州和苏州的经济特色各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2分)
答案
(1)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原因:地处运河和长江汇合处,事 水陆交通枢纽,事 江南物产的集散地。
(2)指的是资本主义萌芽。原因:棉纺织业发达,大量 产品投放市场,出现了 闻名全国的商业市镇;区域间长途贩运发达,贸易发展较快;民间 纺织业兴盛,商品经济深入农村。
(3)扬州:唐朝封建经济繁荣;苏州:资本主义萌芽反映了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解析

举一反三
宋代公私刻书业都很兴盛,当时不仅皇家秘阁和州县学校藏书丰富,士庶之家亦皆有藏书,且动辄就有万卷之众。这说明宋代(   )
①印刷术先进                ②商业繁荣                 ③普及了教育             ④文化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人张籍在《贾客乐》中写道:“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诗中所述的从商原因主要有
①商业利润丰厚 ②商人好逸恶劳 ③农民赋税沉重 ④政府取消了商业限制
A.②③④B.②④C.①②③D.①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分)“有时寄宿来城市,海岛青冥无极已。”唐宋诗词中已有“城市”一词了,不过,这城市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城市概念却有不同。古代的“城”是统治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指集中进行商品交易的地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画像砖上的集市场景(图一)

(1)图一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汉代的“市”有何特点?(4分)
材料二 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门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杜牧《汴路即事》
(2)草市兴起于何时?(2分)唐代草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4 分)
材料三
 
图二:唐代长安城(西北角)        图三:《清明上河图》
(3)从图三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二唐代长安城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于昌明正在撰写一部历史小说,背景是明末的江南,故事中的主角张三正在为他的儿子准备上学堂的学费。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张三当时将使用哪种货币形式来支付学费
A 五铢钱        B 交子       C白银       D开元通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符合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实的是
① 汉代开通丝绸之路 ② 唐朝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 ③ 清朝时期在广州设十三行统一管理对外贸易 ④ 元代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