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故明人圻圻谓“贡舶与市舶一事也。凡外夷贡者皆设市舶司领之,许带他的,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即有互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故明人圻圻谓“贡舶与市舶一事也。凡外夷贡者皆设市舶司领之,许带他的,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即有互

题型:模拟题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故明人圻圻谓“贡舶与市舶一事也。凡外夷贡者皆设市舶司领之,许带他的,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矣”。其许市非以增加财政收入为目的,特以此为怀柔远人之政策。许市乃为对外之一种恩惠。……永乐元年十月,西洋琐里国遣使来贡,附戴胡椒与民互市,有司请征税,命勿征。     
材料二    《明史》卷三二二《外国传?日本传》云“而倭人贪利,贡物外所携私物增十倍,例当给直。札官言:……今若仍旧制,当给钱二十一万七千,银价如之。宜大减其直,给银三万四千七百有奇。从之。使臣不悦,请如旧制。”……此种朝贡贸易制度,在财政收入上,不惟无利,且属一种负累;因此入贡必限定期。……宋元时曾禁止人们私往海外贸易,然其目的在于防止漏舶,为其有碍于政府之权利也。明则根本禁止人民私往海外市易,其动因在于防止海寇,亦即始于洪武时。 ——《宋元明清经济》
材料三    16、17世纪,欧洲各国商业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参加了商业革命和贸易战争。所谓商业革命,就是指从16世 纪起,欧洲各国商业突然扩大,世界市场崛起的一种现象。……16、17世纪,英国拥有武装的商人,都参与了海盗掠夺活动,故英国被称为“海盗之国”。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也参与了海盗罪恶活动。英国政府对人事海盗掠夺的商人竟给予荣誉,授予爵士头衔,封官加赏,受英王接见。……英国对进口同类商品征收高额进口税。……17世纪中叶,英国为了保护本国工商业利益,发展航海业,颁布了《航海条例》。它规定进出口英国的商品,一律由英国船只运送,……西方国家为了垄断贸易,在国外和殖民地建立了特许商业公司,从事垄断贸易,不等价交换,贩卖奴隶,进行殖民掠夺等活动。
材料四    ……这些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7世纪中叶,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壮大,农民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也不断尖锐化,于是1642——1648年在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推行的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对外贸易政策的特点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16、17世纪的海外贸易与中国明朝的海外贸易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不同的外贸政策对两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特点:政治色彩大于经济色彩;政府垄断对外贸易且不计较经济效益;与各国贸易有固定的时间(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原因:明朝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封建自然经济继续发展,且占据主导地位;朝贡贸易带来巨大财政负担,必限定期;让 步海寇,维护封建统治。
(2)英国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政府制定各种政策及法律法规,甚至发动战争以保护及推动海外的发展;英国海岛贸易的以民间商人为主体。原因: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西欧各国海外贸易的发展;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维护本国统治与增强争霸实力。
(3)影响: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落后于世界, 近代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而英国则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了近代殖民帝国的地位;转变为近代工业国家。
举一反三
材料一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二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窥伺我何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目的有何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时期推行这种海外贸易政策的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要分析上述政策的消极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安徽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福建“民安土乐业,……无凶年之忧”。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纺织、陶瓷、制茶、造船、冶炼、造纸、印刷等业都有长足的进步。宋朝廷大力鼓励商人出海经商,招引外商来华入贡、贸易。嘉祐年间(1056~1063年),福建对外贸易大增,“舶商岁再至,一舶连二十艘,异货禁物如山”。宋初虽严禁与高丽(今朝鲜半岛南部)、倭国(今日本)通商,但泉州一些海商仍以瓷器、丝织品等暗地私贩高丽。南宋时期,与福建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达50多个。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英、美、俄等国在福建开设的洋行攫取了福建茶叶出口的经营权,福建茶商收购的茶叶只能卖给洋行经营出口。英、美洋行甚至通过买办直接到福建茶叶产地,向茶农贷款,控制和剥削茶农。这一时期茶叶在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咸丰三年(1853年)起,洋行贩运茶叶出口日增,全省出口总值也不断增长。自同治三年(1864年)至光绪七年(1881年),全省年均出口量达70万担左右,光绪七年出口量高达90万担,这时期茶叶出口值约占全省出口总值的90%以上。19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茶叶大量兴起,并以其优质与华茶竞争,福建茶叶生产和出口遭到沉重打击,出口量从巅峰急剧跌落。到20世纪初,跌入低谷,只有10万多担,几乎被挤出国际市场。 材料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福建对外贸易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鸦片战争后,福建对外贸易出现什么新变化?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材料三中的数据变化,谈谈你对这一时期福建对外贸易发展的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福建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逐步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     ]
A.天津地区                
B.上海地区     
C.苏杭地区                
D.珠三角地区
题型:浙江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康熙在位中期,下令取消海禁并重开海外贸易,并指定四处设立海关。其中一处附近为今天的长江入海口,它是:     [     ]
A.广州     
B.漳州    
C.宁波     
D.云台山
题型:上海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朝贡制度是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制度,是中国古代处理外交关系的独特制度。以下对此制度评价错误的是 [     ]
A.朝贡贸易是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
B.朝贡贸易大大促进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发展,增强与海外各国友好关系
C.朝贡贸易通常体现为炫耀国力意味,是国人“一国独尊”心态的反映
D.朝贡制度是以封建自然经济为基础,它随着封建制度的瓦解走向消亡
题型:重庆市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