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题型:江苏月考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
——《管子·治国》 |
材料二 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在大一统集权统治体制下才可能产生的,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 |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
材料三 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现象及其产生根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现象的消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主张:重农抑商。理由:发展农业可以富国强兵;弃农经商会导致国家贫弱。 (2)现象:社会消费结构呈畸形病态。根源: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消极影响:造成生产资本短缺,不利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 (3)社会主流体制的制约;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官办商业强大;城市主要起政治功能的作用。 |
举一反三
《吕氏春秋·上农》载:“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这表明实施重农抑商政策根本目的是 |
[ ] |
A.发展农业经济 B.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C.取得战争胜利 D.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
——《吕氏春秋·上农》 |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经济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二: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冲积于夏口”。洋布、洋货“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闵产之布土棉,不能出口。”“松太布市,削减大半,丝、茶出口日盛。” |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经济在近代出现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经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三:1910年,张謇说,根据《海关贸易关册》统计,中国进口商品中以棉货为最多,最高时值银1.8亿两,其次是铁货,值银4600余万两。因此,中国“实业亦必有的……何在?在棉铁,而棉尤宜先。”张謇十分重视农业的改革,他向朝廷奏请开办农会时说:“臣窃上溯三代,旁考四洲,凡有国家者,立国之本不在兵也,立国之本不在商也,在乎工与农,而农为尤要。盖农不生则工无所作,工不作则商无所鬻。”“天下之大本在农,今日之先务在商,不商则农无输产之功”。现在世界以大企业立国,而中国以公司法、***法不备,故遂将此昙花一现之基础,至于今日,败坏不可收拾,断丧人民之企业心、合群心,耗散最可宝之资本,不一而足。……加以自今而后,经济潮流,横溢大地,中外合资经营之事,必日益增多。我无法律为之防,其危险将视无可得资为尤甚,故农林工商部第一计划即在立法。 |
——以上材料均出自《实业之梦——张謇传》 |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张謇关于“实业救国”的主要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实业救国”主张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有何积极作用?在实践中又为何受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伊懋可的“高水平陷阱”理论认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就必须全力发展农业技术,以至于欧洲工业革命时,中国农耕技术远远领先欧洲。农业技术的改进所带来的收益完全被新一轮的人口增长所吞噬,而人口的增长又进一步带动农业技术的改进。如此往复,较高的农业水平维持了巨大的人口。工业生产则无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由此看出,该理论试图分析 |
[ ] |
A.中国小农经济的产生及其地位 B.中国农业技术领先欧洲的原因 C.中国近代工业产生迟于西方的原因 D.中国人口不断增长的原因 |
汉武帝时规定:“商人财产每2000钱,抽税一算(120钱);经营手工业者的财产,凡4000钱抽一算;……商人之车,则征收二算;船5丈以上者,每船抽税一算。”这个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 ] |
A.打击富商大贾 B.降低商人的经济地位 C.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D.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
《齐民要术?序》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 |
[ ] |
A.目的是为发展商品经济 B.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思想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