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上农》载:“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这表明实施重农抑商政策根本目的是[     ]A.发展农业经济B.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C

《吕氏春秋·上农》载:“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这表明实施重农抑商政策根本目的是[     ]A.发展农业经济B.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C

题型:浙江省月考题难度:来源:
《吕氏春秋·上农》载:“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这表明实施重农抑商政策根本目的是

[     ]

A.发展农业经济
B.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C.取得战争胜利
D.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
答案
D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吕氏春秋·上农》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经济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冲积于夏口”。洋布、洋货“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闵产之布土棉,不能出口。”“松太布市,削减大半,丝、茶出口日盛。”(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经济在近代出现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经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1910年,张謇说,根据《海关贸易关册》统计,中国进口商品中以棉货为最多,最高时值银1.8亿两,其次是铁货,值银4600余万两。因此,中国“实业亦必有的……何在?在棉铁,而棉尤宜先。”张謇十分重视农业的改革,他向朝廷奏请开办农会时说:“臣窃上溯三代,旁考四洲,凡有国家者,立国之本不在兵也,立国之本不在商也,在乎工与农,而农为尤要。盖农不生则工无所作,工不作则商无所鬻。”“天下之大本在农,今日之先务在商,不商则农无输产之功”。现在世界以大企业立国,而中国以公司法、***法不备,故遂将此昙花一现之基础,至于今日,败坏不可收拾,断丧人民之企业心、合群心,耗散最可宝之资本,不一而足。……加以自今而后,经济潮流,横溢大地,中外合资经营之事,必日益增多。我无法律为之防,其危险将视无可得资为尤甚,故农林工商部第一计划即在立法。

——以上材料均出自《实业之梦——张謇传》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张謇关于“实业救国”的主要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实业救国”主张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有何积极作用?在实践中又为何受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伊懋可的“高水平陷阱”理论认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就必须全力发展农业技术,以至于欧洲工业革命时,中国农耕技术远远领先欧洲。农业技术的改进所带来的收益完全被新一轮的人口增长所吞噬,而人口的增长又进一步带动农业技术的改进。如此往复,较高的农业水平维持了巨大的人口。工业生产则无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由此看出,该理论试图分析

[     ]

A.中国小农经济的产生及其地位
B.中国农业技术领先欧洲的原因
C.中国近代工业产生迟于西方的原因
D.中国人口不断增长的原因
题型:河南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汉武帝时规定:“商人财产每2000钱,抽税一算(120钱);经营手工业者的财产,凡4000钱抽一算;……商人之车,则征收二算;船5丈以上者,每船抽税一算。”这个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
A.打击富商大贾                      
B.降低商人的经济地位
C.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D.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齐民要术?序》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  [     ]
A.目的是为发展商品经济
B.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思想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趋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也。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三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
回答: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冲动的办法”和“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措施分别是什么?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列宁为什么要调整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分析1929——1932年和1933——1937美国股市走势有什么不同?指出20世纪30年美国在经济发展模式上有何新的突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