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社会制度的作用实际上产生两种效应。一种

(14分)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社会制度的作用实际上产生两种效应。一种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4分)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制度的作用实际上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拉动效应,而另一种则是滞后效应。……拉动效应主要是指社会制度有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替代落后的生产方式。而滞后效应则与之相反,主要指的是社会制度不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
——摘编自李楠《小农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材料三:浙江省温州地区三个重要年份的农业生产发展状况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比上年
增长率
财政收入
(亿元)
比上年
增长率
社会消费售
总额(亿元)
比上年
增长率
1979
7.78
14.12%
1.35
66.0%
6.30
42.5%
1993
44.53
8.7%
18.68
54.4%
92.51
36.3%
——摘自《中共浙江省温州历史大事记(1949年5月——1994年12月)》
(1)结合材料一,指出清朝前期(鸦片战争以前)社会制度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哪种效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效应的制度因素。(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自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经济结构出现了哪些变动?(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两个重要年份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背景。(4分)
答案

(1)滞后效应(2分)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2分)。
(2)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兴起,洋务企业兴办;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外商企业建立。(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
(3)政策背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分)。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2分)(写出南方谈话有关内容可得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社会制度对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所起的作用。结合材料“滞后效应则与之相反,主要指的是社会制度不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及清朝前期封建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所得作用分析回答,同时与同一时期西方社会的发展变化对比分析归纳。
(2)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经济结构”,然后结合材料“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及所学归纳总结。
(3)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首先要注意两个年份“1979年”与“1993年”;其次要联系与这两个年份相关的两个关键年份“1978年”与“1992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改革开放的方针;1992年十四大上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然后分析归纳。
举一反三
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
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贵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清初实行抑商、海禁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快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清朝时期,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这说明,当时这一政策的实质是
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B.严令禁绝对外贸易
C.扩大对外贸易D.支持海外贸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秦汉以来,民间交易,惟谷帛与钱,无用银之例。明起,钞法竟不能复行,而银币代起,亦为中国史上一重要变更。”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央集权加强的必然要求B.资本主义萌芽的必然结果
C.对外贸易和走私活动的推动D.白银矿藏资源的大量开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                      
——《中国古代经济史纲》
材料二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
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述对外贸易的有益之处。(3分)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海禁政策的原因及其危害。(1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