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中期的中国政府多次颁布禁海令,而同一时期的英国政府则颁布《航海条例》保护海外贸易。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取决于中、英两国A.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因素B.统治

17世纪中期的中国政府多次颁布禁海令,而同一时期的英国政府则颁布《航海条例》保护海外贸易。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取决于中、英两国A.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因素B.统治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7世纪中期的中国政府多次颁布禁海令,而同一时期的英国政府则颁布《航海条例》保护海外贸易。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取决于中、英两国
A.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因素B.统治集团的态度
C.在世界市场所处的地位D.海上力量的强弱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史学观点。题干要求的决定两国不同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因,所以答案选择A项。B项内容不是根本原因,所以排除B项。CD两项是无关项。
举一反三
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讲了一个故事其中有这样的情节:“……长安城中,有个子弟姓杜,双名子春……世代在扬州做盐商营运,真有万贯家资,千千顷地……”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消极影响是(   )
A.留下了丰富的建筑文化B.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C.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D.不利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4分)15世纪东西方涌现出两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哥伦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19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时,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欲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期作为全球节日,但最终因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而作罢。
材料二 在迎接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纷纷开展活动纪念郑和。马达加斯加发行了《郑和下西洋》小型张邮票;马来西亚马六甲州准备在三保山上建立郑和纪念馆;2003年5月28日,世界上第一个以‘郑和’命名之清真寺在印度尼西亚东爪哇首府泗水举行落成典礼并正式对外开放。
(1)全球化进程始于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一中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的理由是什么?(6分)
(2)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比较,郑和下西洋更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梁启超曾感叹“郑和之后再无郑和”,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10)
(3)二战后世界经济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发展趋势加快,为什么?(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西汉初年,政府曾经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汉景帝时期,更是明确指出:“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这表明,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是(    )
A.重农抑商B.工商皆本
C.农商皆本D.重商抑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统治者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争霸战争的需要B.保障赋役地租的征收
C.抵御外国的入侵D.压制资本主义萌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覆园丛话·产业》中记载:明清时期,“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繁荣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D.闭关锁国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