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向清廷呈递的外交文书中要求,允许英商到宁波、舟山和天津贸易;准许英商像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向清廷呈递的外交文书中要求,允许英商到宁波、舟山和天津贸易;准许英商像以前俄商,在北京设立商馆;将舟山附近一处海岛割让给英国商人居住和收存货物;在广州附近划出一块地方,任英国人自由来往;英国商货自澳门运往广州者,享受免税或减税;确定船只关税条例,照例上税,不额外加征。乾隆帝在“敕谕”中答复,“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地森然,即岛屿与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又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断然拒绝了英方要求。 ——摘编自严中平《(科学研究方法十讲》、张岂之《中国历史》第四卷等书。 材料二:1982年9月24日,中国******会见了来华访问的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并同她就香港问题进行了谈话。他说,“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 一一摘编自《***文选》第三卷《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辩证分析英国的要求。清政府基于哪些理由拒绝英国的要求,并分析其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说明中国收归香港的理由和条件;指出中国与英国在谈判中可谈与不可谈的问题。(6分) |
答案
(1)要求:一部分属于希望改善贸易关系的正常要求,如在北京设立商馆;一部分则具有殖民主义侵略性,如割让舟山附近岛屿。(2分) 理由: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物产丰饶,经济需求可以自给自足。(2分) 影响:清政府维护了国家主权,但闭关自守,中国因此失去一次了解世界、扩大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社会进步的历史机遇。(2分) (2)理由: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英国通过侵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分步强行割占或租借;(2分)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2分) 问题:香港的主权问题不可以谈判,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可以谈判。(2分) |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首先要提取材料中英国的要求,其要求有两点,一是通商,如“允许英商到宁波、舟山和天津贸易;准许英商像以前俄商,在北京设立商馆”;二是割地免税,如“将舟山附近一处海岛割让给英国商人居住…”;由此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通商属于正常的贸易要求,而割地免税则具有殖民主义侵略性。第二小问可依据材料中“天朝尺土,俱归版籍…”,“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等可以总结出理由。其影响可以结合所学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来总结答案。 (2)根据材料中“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可以总结出理由:香港是中国固领土,在近代英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分步割占或租借。中国能收回香港的重要条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综合国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根据材料中“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可以总结出中英在谈判中可谈与不可谈的问题。 |
举一反三
下列各史料片断,可用来研究明太祖“海禁”政策的背景的是( )A.“逾年,新倭人至,屡寇浙东三郡” | B.“且闻华民惯见夷商获利之厚,莫不歆羡垂涎” | C.“英吉利在西洋诸国中较为强悍” | D.“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 |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人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发生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 C.鸦片大量流人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
|
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始终处于“萌芽”状态,主要是指 ①始终未能出现劳动力和货币商品化 ②其力量远不足以瓦解封建生产方式 ③总体上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④只产生在少数商品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
“(明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粮钱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对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A.明政府精心组织机户生产 | B.机户没有生产经营自主权 | C.明朝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D.封建政权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
|
历史学家武建国先生指出:“均田制的最后废弛,不复再现,并非完全是由于国家无田可授,其真谛,乃是庶族地主的发展壮大,土地私有制的日益发展和深化。”这一分析旨在说明A.“两税法”的实施是“均田制”实施的必然结果 | B.“均田制”的瓦解是“两税法”实施的必然结果 | C.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均田制”瓦解的主因 | D.庶族地主势力壮大是导致“两税法”实施的主因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