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来源:
孔子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材料二 “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制在文,其体在各明名分,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 |
——康有为《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 |
“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 |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同时代人“矮化”孔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中的两则材料,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对儒学看法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传统儒学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当时百家争鸣,各学派之间相互攻击;孔子思想不适合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 (2)同:都认为儒学强调“贵贱有序”的统治秩序; 异:康有为认为儒学具备平等、进化的思想;梁启超认为儒学是维护专制的思想根源,是民主的障碍。 (3)传统伦理道德存在为政治服务的一面;传统伦理道德不断传承发展;要善于吸收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剔除糟粕。 |
举一反三
《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在这里,班固说的是 |
[ ] |
A.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 C.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教共存的出现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卜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 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 |
[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是 ①社会发生巨变 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儒家思想形成正统地位 ④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 |
[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学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
[ ] |
A.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 B.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 C.“学在民间”局面被打破,贵族开始对教育垄断 D.科技生产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 |
我国古代的“私学”兴起于 |
[ ] |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