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

题型:上海模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二  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材料三  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仪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道德进行现代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和“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中国近代以降,为何说儒学不利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今新加坡是如何体现儒学的社会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孔子力图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实现社会秩序的安定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的精神和“礼”的规范。
(2)孔学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缺点更多;它阻碍思想文化自由发展,宣扬封建纲常等级学说。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此时的儒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主流思想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已经失去中国近代社会发展思想先导作用,反而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
(3)新加坡汲取儒家君子品格的价值观;对儒家伦理进行现代转化,提出了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举一反三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要“兴鳏寡孤独院。准仁人济施,生则教以诗书各法,死则怜而葬之”。与他这一主张最为相符的是 [     ]
A.墨者之法曰:“***人者死,伤人者刑”
B.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C.董仲舒“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唐太宗:“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题型:四川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下列古迹与儒家思想的创立有关的是    [     ]
A、曲阜杏坛

B、洛阳白马寺

C、武侯祠

D、独乐寺
题型:云南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 鲁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中国古代有类似思想的是 [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庄子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下列各家思想最能体现这种意识的是 [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题型:天津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 
材料一: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 
材料二: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既然大声疾呼,定要着重孔教,……这腐旧思想布满中国:所以我们要成心巩固共和政体,非将这些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的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1917年5月1日《新青年》3卷3号
材料三:孔教鼓吹“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养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  ——吴虞
材料四、那(孔教)其实是“吃人的礼教”。  ——鲁迅
材料五、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李大钊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请举例说明儒学思想从战国到明请时期地位的变化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处明朝时期的王守仁(1472——1529年)和李贽(1527——1602年),为什么在思想上形成尖锐对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中的“共和招牌”指什么?国会议员大声疾呼“尊重礼教”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材料三到材料五,作者对孔子以孔教都持什么态度?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天津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