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材料一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
题型:天津高考真题难度:来源:
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材料一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国,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类别编成《西学书目表》,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材料三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
图1 |
图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翻译的内容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图1并结合材料一、二,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二、图2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译书活动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一、三,指出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德、法历史,分别说明莱布尼茨和伏尔泰为何推崇中国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内容:欧洲的自然科学,中国的儒家经典;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2)数量增加,自然科学书籍增长显著,内容广泛;由伴随传教传授文化到学习西方救亡图存;由双方交流、平等互动到单向主动引入,由民间行为到政府参与。 (3)萌发学习西方思潮,开始工业化进程,发生政治变革,传播民主科学观念。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共产党诞生,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4)中国文化典籍翻译到欧洲并引起反响;欧洲思想家借用中国文化表达其主张。 (5)德意志分裂割据;莱布尼茨赞赏儒家大一统思想,向往德意志统一。法国教会势力强大,封建等级森严;伏尔泰借儒学和科举制抨击天主教会和等级制度。 |
举一反三
下图分别是“仁”字小饰品和北京街头的“仁”字广告牌,这些都表明 |
| |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 [ ] |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 下图是某教师讲述孟子思想时所使用的一张幻灯片,有同学根据幻灯片的内容总结出孟子思想包括“仁政”“民贵君轻”“养浩然之气”三项内容,请你给他补充完整 | | [ ] | A.“制天命而用之” B.“性本善” C.“礼法并施” D.“兼相爱” | 从孔孟到董仲舒,再到程颢、程颐、朱熹,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这种发展是为了 | [ ] | A.不断吸取外来的思想,丰富和发展儒家思想 B.去粗取精,儒家思想更加纯洁 C.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D.批判继承儒、道、释的思想精华 | 作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先后出现了下列具有代表性的主张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朱熹) ④“为天下之大害也,君而已矣”(黄宗羲) 这一发展进程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 ] | A.仁政思想得到发展 B.思想体系日趋完善 C.社会矛盾走向缓和 D.君主专制逐渐强化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