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题型:0115 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仲舒复对日:“……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在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标准,认为时代不同了,是非观念也应该发生变化。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和挑战。
(3)从西汉到南宋,儒家思想不断丰富完善,逐步确立起统治地位,对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自明朝以后,逐渐僵化保守,禁锢了人民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突出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请回答下列有关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 (1)举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在缓和阶级矛盾方面的思想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宋代理学对儒家思想有什么新发展?朱熹如何完善和发展了理学体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认为社会相对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的治世,就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中国古代统治者追求的“治世”局面和我们今天建设的“和谐社会”有何本质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0115 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同时代的东西方先哲。他们思想的最大相似之处是 [     ]
A、侧重对宇宙本源的研究
B、强调人的自由与平等
C、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D、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
题型:福建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实行[     ]
A、“仁政”和道德教育
B、王道和民主政治
C、专制和自我节制
D、人治和法治
题型:陕西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孔子谓季氏(鲁国大夫),“八佾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孔子,[     ]
A、“仁政”的主张
B、爱惜民力的主张
C、“克己复礼”的主张
D、“仁义”和“王道”的主张
题型:广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600年左右,中国、印度、希腊及犹太四大文明在哲学上有重大的发展,其影响至今不变。这些影响可分为:参悟生死问题;确认神人关系;探索人的理性;安排人伦秩序。请问:上述四大文明的影响分别对应的是[     ]
A、犹太、印度、中国希腊
B、印度、犹太、希腊、中国
C、印度、希腊、犹太、中国
D、犹太、中国、希腊、印度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