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题(10分,算入总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作《全球通史》中指出:“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

附加题(10分,算入总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作《全球通史》中指出:“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附加题(10分,算入总分)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作《全球通史》中指出:“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儒家思想从春秋末年产生之后,到明清时期一直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并成为我国封建社会长期的主流思想,儒家文化也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试概述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历程。(8分)
(2)从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中,你能够得到哪些启示?(2分)
答案
(1)(答上4个阶段,如果言之有理即可给8分)
①春秋,孔子提出“仁”和“礼”的学说,奠定了儒学的思想基础。
②战国,儒家思想初步发展,孟子把孔子“仁”的学说发展成为系统的“仁政”学说,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③西汉,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④宋朝,“二程”和朱熹吸收佛、道两教的某些思想,逐渐确立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儒学理论体系,即理学。
⑤明朝中叶,王阳明在继承宋代陆九渊的“心即理”的基础上提出“内心反省”,以“致良知”的主张,即心学。
⑥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思想家对儒学弊端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君主批判的主张,从而使儒学重获新生。儒家思想开始受到冲击。
(2)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任何事物只有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自身(即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其它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是基本的历史知识,可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回答,主要是从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汉朝、宋明时期和明末清初这几个时期进行分析。(2)儒家思想的 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永葆青春不衰败。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基本知识。儒家思想是产生于春秋时期的思想流派,其根源是小农经济。战国时期这种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西汉时期确立统治地位,唐宋三教合一后发展成宋明理学,明清成为了官方哲学并出现了批判思想。
举一反三
儒家文化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据此回答题。
小题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经济发展迅速,人才流动频繁,“朝秦暮楚”就是这种情况的写照,其相关因素主要有( )   
①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
②战争频繁,政局动荡不安
③诸侯为争雄称霸,重视人才
④礼崩乐坏,平等思想成为发展趋势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小题2:下列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江堰很好地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大型生态型水利工程。
B.荀子的主张“制天命而用之”不利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C.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农耕缩小,畜牧业扩展,有利于缓解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D.唐诗“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这一现象,对自然生态平衡产生了不利影响
小题3: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墨子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它没有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
A.“兼爱”主张得民众的支持
B.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
C.“非攻”主张适应了当时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需要
D.私人办学在不断发展
小题4: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
A.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小题5:下列哪项是孟子对孔子“民本”思想的发展( )
A.“为政以德”B.“节用而爱人”C.关心爱护百姓D.“天下为主,君为客”
小题6:黄宗羲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民主思想家,其思想的进步因素中对构建近代社会影响最大的是 
A.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C.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D.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小题7:黄宗羲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下列与他有关的是( ) 
A.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害”的结论
B.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民主思想
C.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观点
D.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指责儒家经典并非是“万世之至论”
小题8: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 )
A.经世致用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工商皆本D.天下为主,君为客
小题9:“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核心思想是( )
A.维护封建礼教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D.抨击腐朽统治
小题10:春秋时期,鲁国的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后来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
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a处:秦朝“焚书坑儒”B.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D.d处:明朝批判思想的推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杜维明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现代性" 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塑造东亚传统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这一认识表明( )   
A.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
B.东亚发展应建立在借鉴东西方文明的基础之上
C.西方发展模式是当今东亚唯一的发展模式
D.东亚社会现代化照搬了西欧和美国的发展模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能够长期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从根本上是因为
A.它适应了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B.它的德治和爱民思想深入人心
C.统治阶级的大力推崇D.它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精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道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是以方其幼也,不习之于小学,则无以收其放心,养其德性,而为大学之本。及其长也,不进之大学,则无察其义理,措之事业而收小学之成功……”                                ——朱熹《大学或问》
材料四 “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顾炎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朱熹在修养论上的主张。(4分)
(4)根据材料四说明顾炎武在治学上的主张。(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