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而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材料四
理学
李贽
“存天理、灭人欲。”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孔子学说“万世之至论”;朱熹称誉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称赞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公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
请回答:
⑴孔子所说的“仁”最基本的精神是什么?据材料一,要实现这一基本精神必须怎么做?(4分)
⑵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其实质是什么?(3分)
⑶材料三中朱熹的思想核心是什么?(2分)
⑷据材料四,李贽的思想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答案
⑴基本精神是“爱人”,即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2分)要实现这一基本精神必须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分)   ⑵君权神授。(1分)实质是为皇权涂上神圣的外衣,巩固封建统治秩序。(2分)
⑶思想核心:提出“理”是万物的本源。(2分)
⑷李贽的思想特点:反正统、富有个性、离经叛道。(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我国的传统文化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已经转化成为时代优秀的价值原则或精神的有:
① "自强不息" 
②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③"天不变道也不变" 
④"天下为公"
⑤"慎言力行"           
A.①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秦朝实行“焚书坑儒”本质目的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文化C.完善法制机制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杜维明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塑造东亚传统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材料表明东亚文明(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A.取决于儒家学说B.来源于西方发展模式
C.借鉴了东西方文明D.照搬了欧美发展模式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第五届孔子学院大会开幕式10日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开幕式,并为全球孔子学院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国际汉语教材颁奖,观看孔子学院学生演出。下列关于孔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A.提倡“为政以德”
B.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C.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D.思想主要保存在《论语》一书中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统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张子语录》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战国时期的儒家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儒学在当时的地位如何?(4分)
(2)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观点?与材料一相比,此后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3)儒家思想在宋代发生了哪些变化?根据材料三中张载的言论指出宋代理学在塑造人格和德操方面有何建树?(4分)
(4)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朱熹和李贽对孔子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