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清初黄宗羲说:“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也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

战国时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清初黄宗羲说:“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也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战国时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清初黄宗羲说:“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也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上述思想都[     ]
A.是小农经济发展的产物
B.主张“贤明”君主政治
C.带有民主启蒙的色彩
D.冲击儒学正统地位
答案
B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朱子语类》
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
(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的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材料二 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材料三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宰相一人,参知政事无常员。每日便殿议政。天子南面,宰相、六卿、谏官东西面以次坐。其执事皆用士人。凡章奏进呈。六科给事中主之,给事中以白宰相。宰相以白天子,同议可否,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请回答:
(1)据材料一,黄宗羲认为“学校”的职能有哪些?体现了他怎样的政治设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黄宗羲对君臣关系是怎样认识的?其目的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黄宗羲对宰相制度是如何认识的?其真实意图是什么?明清时期君权与相权的关系较前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思想活跃局面产生的背景及黄宗羲思想的时代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提倡男女平等②实际否定“三纲五常”③当时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④有利于思想解放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题型:0110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