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说:“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提出与此针锋相对观点的历史人物是 [     ]A.王祯           

《齐民要术》说:“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提出与此针锋相对观点的历史人物是 [     ]A.王祯           

题型:山西省月考题难度:来源:
《齐民要术》说:“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提出与此针锋相对观点的历史人物是 [     ]
A.王祯             
B.徐光启             
C.李贽             
D.黄宗羲
答案
D
举一反三

明清之际下列哪些因素促进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
①封建制度的衰落 ②封建专制的加强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民族工业的出现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题型:广东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明末清初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观点的思想家是 [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题型:广东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     ]
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汉唐民本思想的悄然复兴          
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题型:广东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新主张是对传统儒学的彻底否定。[     ]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民也,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故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史观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族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西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