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说:“心不待传也,流行天地间,贯彻古今而不同者理也,理具于吾心而验于物。心者,所以统宗此理而别白其是非,心学二字,《六经》、孔孟所不道。”材料实质上表明顾

顾炎武说:“心不待传也,流行天地间,贯彻古今而不同者理也,理具于吾心而验于物。心者,所以统宗此理而别白其是非,心学二字,《六经》、孔孟所不道。”材料实质上表明顾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顾炎武说:“心不待传也,流行天地间,贯彻古今而不同者理也,理具于吾心而验于物。心者,所以统宗此理而别白其是非,心学二字,《六经》、孔孟所不道。”材料实质上表明顾炎武
A.对陆王心学持批判态度B.大力倡导“经世致用”
C.肯定心学的修身养性功能D.以拯救时代为己任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大意是:心是用不着传的,在世界上,古往今来,最一致的就是事物的理。他以“心”为气之心,“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统宗众理,区别、评判是非、贤否、得失、治乱而能在事物中得到验证(的东西),是人人同具的一种思维能力, 没有什么真传,在六经和孔子孟子这些圣人所没有倡导的。简言之,心学中的传心,已经脱离了传统儒家孔子孟子这些圣人的本真,落入禅学的路子。不值得提倡。A正确;C错误;BD没体现。
举一反三
(28分)时代意见并非是全不合真理,但我们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已往的历史意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二:社会历史进化是沿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轨道,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一世比一世文明进步,进而达到“太平大同”这一人类最美满极乐的世界……
——康有为(19世纪末)
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
——孙中山(1905年)
(1)列举黄宗羲体现“新见”的思想,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黄宗羲出现“新见”思想的经济、阶级因素。(4分)
(2)材料一主张用什么方法来评价黄宗羲的思想?并用该方法简要评价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6分)
(3)概括材料二中康有为和孙中山关于近代以来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历程观点的相同之处。你是否同意该观点,请结合中外政治文明的史实加以论证。(8分)
(4)结合所学指出康有为、孙中山的观点在理论依据、救国方式上有何不同。并概括近代以来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历程。(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黄宗羲指出:“……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天下之人共知其筐箧之所在,吾亦鳃鳃然日唯筐箧之是虞,故其法不得不密。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为此,他主张
A.“有治法而后有治人”B.“天下为主,君为客”
C.“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D.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一位思想家说: 官员应当“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呼吁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有西方学者称其为“中国自由主义先驱”。该思想家是
A.王夫之B.顾炎武
C.朱熹D.黄宗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王守仁B.陆九渊
C.李贽D.黄宗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下列属于该“某人”观点的是
A.“天下为主,君为客”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读万卷书,行万里路”D.“仲尼虽圣,效之则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