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分)阅读以下中外名人论述孔子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

(18分)阅读以下中外名人论述孔子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8分)阅读以下中外名人论述孔子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予而后为正脉也"。
——李贽《焚书》(1 590年)
(1)归纳材料一中李贽的基本观点,这种观点的出现反映了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材料二  “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
——【法】伏尔泰《哲学辞典》(1764年)
(2)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一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分析伏尔泰提出这种观点的原因。(5分)
材料三 孔子……为大地教主。生于乱世,……改除乱世勇乱争战角力之法,而立《春秋》新王行仁之制。……此制乎,不过其夏葛冬裘,随时救民之言而已。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叙》(1892年)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观因素。(4分)
材料四 总而言之,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孔予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1935年)
(4)材料四中鲁迅对孔子的评价角度与其他三则材料有什么不同?列举两例史实论证鲁迅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阐述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历史和评价历史?(6分)
答案

(1)观点:认为孔子并非圣人,反对盲目崇拜孔子。(1分)
变化:明朝后期,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2分)
(2)不同:材料二高度推崇孔子。(1分)
原因:天主教会与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大、愚昧与黑暗;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在思想领域开展反封建斗争;伏尔泰借儒家思想的理性、道德为武器来抨击欧洲封建制度(孔子提倡道德自觉,注重政治与人事,“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与伏尔泰的反对君主制度,提倡自然神论,批判天主教会,主张言论自由的思想产生了共鸣); 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不畅,伏尔泰对中国实际情况存在认知偏差。(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特点:托古改制(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2分)
因素:利用孔子权威减少变法阻力;变法维新面临形势严峻,想依托孔子“避祸”;自幼受儒家文化教育,信奉孔子的学说。(2分,答出一点即可)
(4)角度:前三则材料注重对孔子本身进行评价,鲁迅则从统治者对孔子的利用角度来评价,与真实的孔子有所区别。(2分)
史实: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袁世凯尊孔复古,复辟帝制。(2分)
认识:①真实的历史与书本上的历史(人们记载的历史)存在着主观的偏差;
②由于评价者所处的地位、立场,所掌握的史料,研究的方法或角度的不同以及时代的局限,对历史会得出不同的解释与结论;
③人们常常利用曲解历史来为自己的主观目的服务;
④我们应该去伪存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2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任答其中两点即可。如答出其他观点,符合题意,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中的“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又何必专门学孔予而后为正脉也”,可以总结出李贽认为孔子并非圣人,反对盲目崇拜孔子。结合所学知识,明朝中后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了质疑和挑战。
(2)依据材料中的“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可以看出伏尔泰高度推崇孔子。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其推崇孔子的原因是为启蒙运动服务的。故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天主教会与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大、愚昧与黑暗;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在思想领域开展反封建斗争;伏尔泰借儒家思想的理性、道德为武器来抨击欧洲封建制度。
(3)依据材料中“孔子……改除乱世勇乱争战角力之法,”结合所学《孔子改制考》的特点可知,康有为是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变法。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观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是:利用孔子权威减少变法阻力;自幼受儒家文化教育,信奉孔子的学说。
(4)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四与前三则材料的对比可以看出,前三则材料注重对孔子本身进行评价,鲁迅则从统治者对孔子的利用角度来评价,与真实的孔子有所区别。鲁迅认为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举例说明: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袁世凯尊孔复古,复辟帝制。第三小问结合材料及相关的史学理论,对于历史,我们应该去伪存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由于评价者所处的地位、立场,所掌握的史料,研究的方法或角度的不同以及时代的局限,对历史会得出不同的解释与结论。言之有理即可。
举一反三
李贽有句话:“人所同者谓礼,我所独者谓己”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他
A.独具个性,大胆挑战正统思想B.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本质
C.以天下为己任,道德自律D.恪守修身齐家的儒学理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都穆(明)《听雨纪谈》、黄宗羲(清)《高元发三稿类存序》和近代学者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先后出现了对“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批评。这反映了
A.社会转型时期更需务实的学风B.经世致用是历代主流文化理念
C.儒家思想的进取性不强D.空谈诱导了封建社会的衰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他赞扬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是超过基督教义的最纯粹的道德。
——伏尔泰《礼俗论》
材料二:卢梭等对中国的看法就跟伏尔泰颇不一致。他认为中国是君主专制国家,对待帝王若有些小过失,都可以用大不敬罪处死乃至灭族,造成许多冤狱。他认为中国风俗也有弊病,统治者治民,荣耀与惩罚并用,人民一有不当,立即遭受鞭挞,这样的人民怎么会有光荣感呢?
——转引自朱谦之《中国思想对于欧洲文化之影响》
材料三:启蒙思想家,尤其是法国的哲学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判现实的武器。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在经济思想中开发中国形象的利用价值,中国又成为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楷模。……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场争论的结果,似乎都对西方的中国形象不利,宗教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而是更为原始的多神论者;政治之争证明中国不是开明的君主专制,而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经济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问题与领域》
材料四: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伏尔泰与卢梭对待中国儒家文化看法不一致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每场争论的结果都对“西方的中国形象”不利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只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欧洲启蒙思想却成为 “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7分)中西方传统文化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遗产内部确立了一种深刻的内在紧张状态;希腊遗产为西方思想提供了智力基础。这种基础对将要持续2500年以上的一种极为生气勃勃的思想演变来说,既是不稳定的,又是具有高度创造力的。
——理查德·塔那斯《西方思想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具有高度创造力”的遗产有哪些?(4分)
材料二 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文化在一种与外界基本隔离的状态下自发地产生与发展起来。……较少借鉴和吸收别国的文化,并且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冲击而使自己的文化出现断层、转型或湮灭,表现出稳定连贯的文化特征和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由于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与别国文化交流较为困难,……即使在接触外界文化之后,中国人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表现了一种自我中心的文化观。
——祝西莹 徐淑霞《中西文化概论》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8分)
材料三 明清之际文化,横亘在传统与近代的交界处。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明清之际文化的性质,有多种意见。在这些意见中,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明清之际是“中国哲学的启蒙”,其性质与西方的文艺复兴相类似,是近代文化的曙光;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明清之际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自我调整”,绝不是“启蒙文化”,只是日落西山时天空中的“一抹晚霞”。
——《第一页与胚胎一一明清之际中西文化比较》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观点加以论证。(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对这里“离经叛道”的准确理解是                                                                  
A.挑战正统儒学权威B.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D.倡导君民共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