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外国友人在清乾隆年间进入中国,当时他不可能欣赏到:( )A.小说《封神演义》B.版画《感天动地窦娥冤》C.一幅《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插图D.京剧《空城计》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一位外国友人在清乾隆年间进入中国,当时他不可能欣赏到:( )A.小说《封神演义》 | B.版画《感天动地窦娥冤》 | C.一幅《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插图 | D.京剧《空城计》 |
|
答案
D |
解析
试题分析:《封神演义》是明代江苏兴化人陆西星所著;《感天动地窦娥冤》出自元代关汉卿《窦娥冤》;《孙悟空大闹天宫》出自明代吴承恩章回小说《西游记》,因此。ABC在乾隆年间都可以欣赏到。但是京剧道光年间形成,《空城计》不可能欣赏到。故选D 点评:乾隆年间徽剧三庆班入京为皇帝祝寿,后融合了其它艺术,发展成了京剧剧种。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艺术,是我国戏剧发展到顶峰的标志。 |
举一反三
清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记载:“迨长生还四川,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两腔,名其班曰‘三庆’”。材料反映的是( )A.徽商聚集经商 | B.桐城学派讲学 | C.安徽士子求学 | D.徽班进京唱戏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以后士风颓糜,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迷恋于戏曲。明人陈琬《旷园杂记》说,嘉靖四年(1525年)有一位解元周诗,当乡试发榜时,别人都争去省门看榜,他却在戏园里演戏,“门外呼周解元声百沸,周若弗闻,下场始归。” 材料二 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清人焦循说:“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矣。”是对当时平民戏曲生活的生动写照。 材料三 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的徽调融合,京剧逐渐形成。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艺术家的长期舞台实践,执着探索,最终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材料四 京剧被称为“国剧”、“国粹”,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可。但有人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任其衰亡就是了;另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原汁原味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地加以保存。 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4分) 根据材料三,归纳京剧形成并迅速发展的原因。(4分) 根据材料四,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京剧艺术?为什么?(6分) |
下列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照片和舞台艺术照。关于梅先生所表演的艺术,理解错误的是
A.歌舞并重 | B.表演艺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 | C.乐器以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 | D.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
|
我们经常会听到自己或某个人是跑龙套的。“龙套”在早期京剧中指的是( )A.京剧的一支小流派 | B.一种用于和声的唱腔 | C.扮演兵卒、夫役等角色 | D.专门给人化妆或后台服务的人 |
|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下列图片,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 A.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 | B.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 C.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 | D.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