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联、西方谚语中,有不少是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为背景,反映了当时历史风貌,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有价值的资料。下表中对联谚语的内容与反映的史实对应正确的

中国对联、西方谚语中,有不少是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为背景,反映了当时历史风貌,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有价值的资料。下表中对联谚语的内容与反映的史实对应正确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中国对联、西方谚语中,有不少是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为背景,反映了当时历史风貌,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有价值的资料。下表中对联谚语的内容与反映的史实对应正确的有几个?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罗马谚语‘举证之所在,胜败之所在’”旨在说明古代罗马的万民法灵活实用,注重举证的作用。故题目中的表述错误;其他三项的表述均与史实相符。故本题应选C项。
举一反三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4条:对人施行其他侵辱的,处25阿斯的罚金。这笔钱在当时价值不菲,足以威慑胆敢以身试法者。到罗马帝国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贬值,25阿斯就轻于鸿毛了。所以有人以捉弄此条为乐,他遇人就打一个耳光,然后赔偿25阿斯。于是,裁判官决定废除此条款,改由主审法官估计造成的侵辱决定赔偿额。出现这种情况说明
A.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公民法条款过于僵化
B.罗马帝国的扩张导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尖锐
C.帝国时代的罗马法官可以不按相关法律原则判案
D.法官不断解释法律条文从而废除了原有的公民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二条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以下《十二铜表法》中与该条款精神相悖的是
A.债务人在拘禁期中,如愿意,可自费供养
B.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
C.若死者无父系近亲,则其身后所遗的业产得由其族人取得
D.折断自由人一骨的,处300阿斯的罚金;如被害人为奴隶,处150阿斯的罚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中,罗马法独树一帜,构成欧洲历史上最早一套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是现代西方法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其中对现代民事侵权法提供借鉴的是
A.习惯法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民法大全》D.《阿奎里亚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了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的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对上述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①罗马调整相关法律条文的初衷是缓和社会矛盾   
②法律的调整实现了罗马贵族与平民权利的平等   
③法律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平民的要求   
④法律的调整反映出维护社会成员的平等是罗马法的重要社会功能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秦朝时期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以上材料说明二者
A.对犯罪的界定方法不一致
B.都是法治社会
C.立法的出发点不同
D.打击犯罪的效果不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