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革”字有变革、更改之意。从19 世纪后期开始到整个20 世纪的中国,“革命”“改革”等词频繁出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Revolution

(25分)“革”字有变革、更改之意。从19 世纪后期开始到整个20 世纪的中国,“革命”“改革”等词频繁出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Revolution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5分)“革”字有变革、更改之意。从19 世纪后期开始到整个20 世纪的中国,“革命”“改革”等词频繁出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Revolution者,若转轮然,从根柢处掀翻之,而别造一新世界。
——梁启超《释革》(1903年)
材料二 世界上有了这样大的变动(一战后,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像英国那样素以“无血革命”自夸的国民,又想拿出他们宪政的天才来顺应这种世变,求得一个无血的社会革命。
——李大钊《战后之世界潮流——有血的社会革命与无血的社会革命》
材料三 傅斯年提出……所谓“近代意义”的革命,“不只政治革命,应该概括一切社会的、文艺的、思想的改革而言”。
——罗志田《与改良相通的近代中国“大革命”》
材料四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我们在确定做这件事的时候,就意识到会有这样的风险。我们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
——1985年邓小平会见日本自由民主党副总裁二阶堂进时的谈话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别造一新世界”,你是否同意其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5分)
(2)材料二中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无血革命”是指哪一事件?称其为“革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20世纪第二个十年“文艺的、思想的改革”分别有哪些?(4分)  
(4)阅读材料四,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4分)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革命”一词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逐渐淡出,而“发展”一词频繁出现,请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国际大背景。(6分)
答案

(1)同意。(1分)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2分)②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思想解放。③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④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②③④三点,任意一点2分)
不同意。(1分)
①民国建立后,专制势力依然强大,并控制了政权。(2分)②地主土地所有制未被打破;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③纲常礼教、等级观念仍根深蒂固。(②③两点,任意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事件:光荣革命。(2分)
原因:①英国资产阶级夺取了政权,标志革命完成。
②为《权利法案》的颁布(或由人治社会转向法治社会;或为建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创造了条件。(一个要点2分,共4分)
(3)思想: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任意一点2分)
文艺: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或“文学革命”);文艺平民化。(任意一点2分)
(4)原因:①改革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或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在城市进行国企改革)②改革建立健全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③改革解放发展了生产力,壮大了国民经济,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④改革会冒较大风险,需要破除各种阻力。(一个要点2分,任意两个要点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国际大背景:①苏联解体、东欧剧变;②两极格局瓦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③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④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加快。(一个要点2分,任意三个要点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题属于开放性问题,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同意的观点可以从辛亥革命成功了这个角度即功绩和意义去考虑,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考虑,政治上最大功绩是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经济上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上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社会生活上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不同意的话,可以从没有成功的角度去考虑,也从那几个方面,政治上专制势力依然强大,并控制了政权。经济上地主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思想上纲常礼教、等级观念仍根深蒂固。
(2)光荣革命容易得出;衡量革命成功的标志是是否取得了政权,这场革命中资产阶级夺取了政权,革命成功了。再者由之前的君主专制变成了君主立宪。
(3)新文化运动容易得出,主要是考虑其内容前期的民主和科学,后期的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方面也包括文学,考虑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
(4)从革命的含义考虑,包括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经济上改革实现了经济模式的转型,即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当然也个称革命。政治上进一步健全了民主和法制。关于国际背景首先考虑到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所以发展频率升高,再者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加快也是原因。
举一反三
观察英国内阁、议会、国王的关系图。图中方框空白处应是
A.差额选举B.提名推荐C.直接选举D.间接选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3世纪中期,英国大法官布雷克顿的名言“国王在万人之上,但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被广为传颂。这表明当时英国已经(  )
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B.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
C.确立了司法权独立的原则D.产生了法律高于国王的观念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政治家威廉·庇特说:“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踏入这间门槛已经破烂的房子。也就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表明英国政治制度的精髓是(  )
A.分权制衡B.法治至上C.责任内阁D.君主虚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英国中世纪有一条政治原则,即“国王不能犯错误”。这使得历代君主都可以恣意妄为而不致因“犯错误”而被追究责任。后来的法案对这一原则有了新的解释:“国王的错误应由签署该项决定的大臣负责”。这一变化(  )
A.使王权受到了间接限制
B.让国王可以继续胡作非为
C.使大臣成为国王犯错的替罪羊
D.保证了国王由能犯错误到不能犯错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3年8月29日英国议会下院投票否决了政府对叙利亚进行军事干预的动议。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国会反对向叙利亚动武,政府将“采取相应的行动”。这表明(  )
A.英国首相不再是下议院多数党的领袖,但依然掌握着国家大权
B.英国议会权力高于首相,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C.如果卡梅伦首相坚持对叙利亚动武,议会也只能同意而不能提出对政府的不信任案
D.卡梅伦首相也可以选择解散议会,重新选举,让新议会通过对叙利亚动武的议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