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所反映出中国民族工业的创办的特点正确的是1863—1912年中国民族工业创办统计表(总投资约为14000万元)上海广东江苏天津江西浙江四川山东湖北河南河北4

下表所反映出中国民族工业的创办的特点正确的是1863—1912年中国民族工业创办统计表(总投资约为14000万元)上海广东江苏天津江西浙江四川山东湖北河南河北4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表所反映出中国民族工业的创办的特点正确的是
1863—1912年中国民族工业创办统计表(总投资约为14000万元)
上海
广东
江苏
天津
江西
浙江
四川
山东
湖北
河南
河北
46
101
30
2
5
10
5
3
3
5
10
山西
北京
安徽
福建       
广西
辽宁
内蒙
湖南
吉林
黑龙江
陕西
6
6
9
3
2
4
1
1
3
2
1
A.投资规模大B.资金多
C.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D.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答案
答案
解析
举一反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C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沿长江这些自然经济较早解体的地方。根据题干要求判断,此题选C。
时间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晚期 70年代 80年代到90 年代初
事件非洲大陆共诞生了30多个新 国家;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 立年”,有17个国家在这一年独立。 葡属非洲殖民地莫桑比克、安哥拉于1975年先后独立。津巴布韦、纳米比亚独立;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当选总统。
意义改变了非洲的面貌。葡萄牙在非洲500年的殖民统治结束。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殖民主义种族隔离制度灭亡
新兴的非洲国家在联合国占有1/3席位,在不结盟运动成员国中约占1/2,成为第三世界一支重要的反帝反殖力量,成为第三世界的主力,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船、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处,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或集股,或自办,悉听其便。今以商贾之道行之,绝不拘于官场体统。”这句话代表了哪个阶层、阶级的利益
A.洋务派B.农民C.民族资产阶级D.小资产阶级

阅读下列材料(均据《实业之梦——张謇传》):
材料1  1910年,张謇说,根据《海关贸易关册》统计,中国进口商品中以棉货为最多,最高时值银1。8亿两,其次是铁货,值银4600余万两。因此,中国“实业亦必有的……何在?在棉铁,而棉尤宜先。”1911年6月12日,他向摄政王阐述到,“国人但知赔款为大漏卮,已两万一千余万两,铁已入千余万两,暗中剥削,较赔款尤甚若不能设法,即不亡国,也要穷死。”
材料2 张謇十分重视农业的改革,他向朝廷奏请开办农会说:“臣窃上溯三代,旁考四洲,凡有国家者,立国之本不在兵也,立国之本不在商也,在乎工与农,而农为尤要。盖农不生则无所作,工不作则商无所鬻。”“天下之大本在农,今日之先务在商,不商则农无输产之功。”
材料3 张謇在《九录》中说:“至于铁矿需本(资金)尤重,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但使条约正当,权限分明。既藉以发展地质之蕴藏,又可以瞻贫民之生活。”   
材料4 现在企业以大企业立国而中国以公司法,***法不备,故遂将此昙花一现之基础,至于今日,败坏不可收拾,断丧人民之企业心,合群心,耗散最可宝贵之资本,不一而足。故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钜业力之不举;无***法,则无以堆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此尤其显著者,加以自今而后,经济潮流,横溢大地,中外合资之事,必日益增多。我无法律为之防,其危险将视无可得资为尤甚,故农林工商部第一计划即在立法。
回答: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张謇的主要主张及理由,并进行简要评价。
要求:答案应成文,不得摘抄材料,限200字。  
下列五幅图片(下图)比喻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对下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

春天: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短暂的发展。
夏天: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秋天: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冬天: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新的春天: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业获得新生。
A.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前提是当时的政府政策要大力扶植
B.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使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C.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的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D.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关键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条件不包括
A.明清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
B.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C.受外商企业刺激
D.洋务运动的诱导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年盛宣怀建议李鸿章用建造商船来提供建造兵舰的费用,被李采纳。1873年,轮船招商局正式营业,盛宣怀担任会办。1875年李鸿章又委任盛宣怀办理湖北煤铁矿务,从此他又开始办理矿业。  1882年为了阻止外国人在中国沿海建立电报网,李鸿章委任盛宣怀建立上海至广东、宁波、福州、厦门等地的电报线。1892年起,盛宣怀又开始在上海督办纺织业,1894年开办华盛纺织总厂。  1895年10月2日,盛宣怀通过直隶总督王文韶,禀奏光绪皇帝设立新式学堂。光绪帝御笔钦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1896年在张之洞等保荐下,盛宣怀经办芦汉铁路,……1898年创办中国通商银行。从此,盛宣怀将活动中心移到上海,几乎总揽了关系中国经济命脉的多家洋务企业,被喻为“一只手捞十六颗明珠”。
——《中国企业家》
材料二 ……周(周学熙)一生在官场上的大部分时间追随袁世凯,……两度出任袁世凯北洋政府的财政总长,成为袁世凯经营北洋事业的经济总管。他一生创办了15个企业,建立起包括水泥、煤炭、纺织、玻璃、自来水、机器制造、金融保险、农垦等多部门的周学熙资本企业集团。时人把他同南通大生资本集团的张謇相提并论,称之为“南张北周”。
——《中国企业家》
材料三 怎样才能统一政府的财政?财政部长宋子文已经召开过两个会议,一个讨论财政,一个讨论经济建设,他详细阐述了国家财政的混乱状况,并向全会呈上这些会议的详细建议。这些建议谈到如何划分全国和各省的收入来源,取消国内的过境税,恢复关税自主,清理国家债务,统一币制,促进商业,稳定货币市场,建立政府的中央银行,管理私营的银行体系,发行公债以提供遣散部队和建设的费用。宋博士坚持,财政统一和国家预算的采用是必不可少的;除非实行这两件事,否则恢复财政将是空谈。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之第Ⅱ章《国民革命:从广州到南京,1923—1928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盛宣怀系列经济活动的特点及其作用。
(2)据材料二,分析“周学熙资本企业集团”得以建立的有利因素。
(3)南京国民政府是如何实践材料三中宋子文统一政府财政主张的?这些实践活动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4)上述三则材料从深层次反映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