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7年,传教士马丁·路德揭露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A.主张废除宗

1517年,传教士马丁·路德揭露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A.主张废除宗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17年,传教士马丁·路德揭露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主张废除宗教仪式B.否定对上帝的信仰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挑战教会权威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宗教改革后,教徒自读《圣经》,直接和上帝交谈,不要教会的中介;由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宗教改革并不否认上帝,而是在信仰上帝中,否定了教会的权威,肯定了人在宗教信仰中的自由和主体作用。故选D;A项主张在材料中无从体现;B、C两项说法与宗教改革内容不符。
举一反三
宗教改革中下列言论最有可能被提到的是(  )
A.“信徒皆为祭司”B.“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
C.“人是万物的尺度”D.“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87年伦敦主教艾尔默这样说:“我布起道来无精打采,我不相信上帝而只相信王上,王上是上帝的副手,因此是我的另一个上帝。”下列选项符合材料的是  (    )                         
A.上帝是唯一的信仰B.教权高于王权C.王权高于教权D.王权的神秘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3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496周年。当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使基督徒实现了人人平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意见。”他的意见是(  )
A.国家和个人都应该摆脱宗教束缚而获得自由B.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C.信仰即可得救,无须教皇和教士的中介D.列举兜售赎罪券的诸多荒谬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主张废除宗教仪式B.否定信仰上帝
C.挑战天主教会权威D.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