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中记载:葡萄牙人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地理知识,确信地球比哥伦布认为的还要大,因而拒绝资助哥伦布……哥伦布的伟大发现最初看来像是一个重大失败。数千名冒险

《全球通史》中记载:葡萄牙人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地理知识,确信地球比哥伦布认为的还要大,因而拒绝资助哥伦布……哥伦布的伟大发现最初看来像是一个重大失败。数千名冒险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全球通史》中记载:葡萄牙人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地理知识,确信地球比哥伦布认为的还要大,因而拒绝资助哥伦布……哥伦布的伟大发现最初看来像是一个重大失败。数千名冒险家前往西印度群岛,令人扫兴的是只找到少量黄金。然而,美洲大陆的发现的确引起了具有伟大意义的直接反应,它促使葡萄牙人环航非洲,由海路直接抵达印度。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哥伦布航海因未获得黄金而失败B.冒险家的狂热情绪因此而消失
C.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上竞争激烈D.西班牙王室没有因此获得好处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反复对比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两个国家的航海成就,所以只有C选项同时体现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所以答案选C。
举一反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写到十四世纪以后“欧洲则组织起在世界各地从事贸易活动的合股公司……,这些合股公司是无与伦比的,因为他们所具有的合股性质限定了投资者的责任,使投资所起的作用与经营管理的职责相分离”,材料反映了
A.新航路后的“商业革命”B.新航路后的“价格革命”
C.公司的出现导致了早期的殖民扩张D.公司主要出现在意大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3分)全球化自15世纪新航路开辟就已开始,更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  随着重建欧洲和日本的马歇尔计划和道奇计划的实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的建立,由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开始了。这一次全球化并没有建立帝国,而是通过创办视世界为其市场的多国公司和全球公司。在技术缩短了时间和距离的情况下,可口可乐、麦当劳和索尼等产品成为世界名牌。在将近50年的时间里,国家贸易的升幅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成为推动全球增长的主要动力。
——(美)克莱德·帕雷斯托维姿的署名文章(2005年)
材料三 美国《世界日报》2000年4月23日发表的一篇题为《防止经济一体化成为新的经济奴役》的文章说:“抗议人群呼吁的是,世界经济强权正和一小部分跨国公司联手,打着帮助贫穷国家建设的招牌,利用贷款和巨额债务进行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使落后国家接受改头换面的金融殖民、技术殖民,并把环境危机等转嫁出去。”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
材料四 文化的渗透和融合不只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大的方面也如此。人们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导致经济运作方式趋同。这固然不错,但现代经济运作方式在各地遭遇各种本土性,就一定要嵌入到各种文化背景中去。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从整体史观的角度分析其影响。(4分)
(2)据材料二,归纳“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的推动力有哪些?与材料一中的“第一次全球化”相比,有何显著特点?(4分)
(3)材料三反映了当代全球化下,面临哪些全球性问题?材料四对全球化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全球化的基本认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它在塑造历史中起到了突出的作用,至少在过去的500年间,它充当了使世界走向一体化的力量”。“它”是指
A.工业革命B.通信技术C.世贸组织D.国际贸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A.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B.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
C.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D.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产物。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
材料二 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开辟……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将商业体系提升到了一个壮观和光荣的程度,如果没有这些发现,商业体系要达到这一程度是不可企及的。那个体系的目标就是通过贸易和制造业而不是改良和耕种田地,通过城市工业而不是通过农村各行业,来使一个国家变得更富足。但是,作为这些发现的后果,欧洲的商业城镇不再只是作为世界的一个小部分(这部分指欧洲的大西洋沿岸地区,以及波罗的海和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制造者和运输者,现在它们已变成不计其数、欣欣向荣的美洲殖民地的商品制造者,也成了亚洲、非洲、美洲几乎所有各国完全意义上的运输者和部分意义上的制造者。两个新世界对欧洲的工业打开了大门,它们两个都比旧世界更巨大、更广阔,其中美洲市场还每天都在成长得更巨大。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
材料三  20世纪初,国际贸易的发展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阻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不过一个世纪后,这些阻力已经大幅度消退了……人为的阻碍则包括进出口关税以及对某些商品的进口禁令——尽管世纪末有些国家回到“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征收高额的进口关税,但总体来说两方面因素的阻碍在逐步消退。
——摘自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是运用什么史学观点来观察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的?(1分)试从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来评价通商口岸的影响?(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商业体系“壮观和光荣的程度”,(2分)并指出欧洲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2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2分)简述人类社会是如何突破这两种阻碍从而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