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世纪的中西方贸易(12分)材料一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

18-19世纪的中西方贸易(12分)材料一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8-19世纪的中西方贸易(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对比18世纪中西贸易的特点,分析两种贸易方式带来的影响。(6分)
(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答案
(1)特点:中国不计经济利益的朝贡贸易,西方对外输出商品的殖民贸易(2分)
影响:中国: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造成中国沉重的财政负担。西方:积累了大量财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新的殖民扩张创造了条件。(4分)
(2)变化: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棉纺织品进口增加,土特产品(茶叶)出口减少。(2分)
原因: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列强获得更多的特权,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国外竞争的加剧。(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从中西各自贸易的主要内容及其性质考虑即可。影响:都从对自己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中国的影响从材料中即可得出,要注意一分为二来分析。西方的影响则要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主要是积极影响。
(2)变化:从材料二中可以得出结论,根据“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等信息即可得出结论。原因:根据材料二可以得出一个原因,即“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其他原因由所学知识得出,主要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来考虑。
举一反三
“海外发现”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如……因此,旧的庆祝欧洲“海外发现”的描述,受到一些以土著美洲人或非洲裔美洲人观点探讨欧洲扩张经历的历史学家的广泛挑战。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请问:
(1)1500年前后大西洋之世界地位的变化与哪一系列重大史实直接相关?(3分)
(2)请列举3项史实,替代材料中省略的内容。(3分)
(3)根据材料最末一句所述“观点”,对“发现新大陆”将如何评价?(2分)
(4)请列举评价“发现新大陆”的两对(组)视角。(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之为“发现的时代”,是一个“人”的被发现和“物”的被发现的时代,导致这些发现的共同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B.天主教的传播和发展
C.中国四大发明的传播和运用D.人们追求世俗的生活享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从16世纪30年代到17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物价普遍上涨了3倍左右。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物价则上涨了约2倍……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然而资本在西班牙、葡萄牙、中国都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上述材料不包含的信息是
A.殖民掠夺积累大量财富,引发欧洲价格革命
B.中国古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C.中国的农业文明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D.正常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一位航海家采信了托勒密研究的地球周长数18000希腊里(1希腊里约为0.1575千米),实际上地球周长要达到40030千米,他还相信了马可·波罗对亚洲直径的过长估计。这一结果直接促成
A.达·伽马到达亚洲B.迪亚士到达了好望角
C.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D.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世纪初,西班牙的一位家庭主妇抱怨说:“过去一个月的生活费就五个银币,现在十个银币还不够。”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供需不平衡B.工业革命C.经济危机D.新航路的开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