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而到16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6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而到16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床,好几套床罩和挂毯,一个印制的盐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这一现象说明A.工业化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 | B.世界性的贸易体系开始形成 | C.商贸中心转移推动了英国经济快速发展 | D.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
|
答案
C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信息反映了16世纪以后英国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这说明16世纪以后英国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故C项正确; A、B、D三项与题干时间16世纪不符,故排除。 |
举一反三
1651年,英国为巩固商业利益颁布一项法案。该法案规定:凡进入英国或其殖民地港口的商船,必须是英国或该殖民地所有,其船员只能是该船只所属地的臣民;欧洲商船可以进入英国港口,但只能携带本国商品,配备本国船员。该法案 ①主要是针对西班牙的海上贸易活动 ②是英国推行重商主义的具体表现 ③颁布于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 ④引发了第一次英荷战争 |
到十七世纪中期,荷兰的造船业占当时世界的首位,海军几乎超过英法两国海军总和的一倍,商船吨位占欧洲总吨位的四分之三,挂着它国旗的船舰游弋世界各大海洋。荷兰获得“海上马车夫” 称号。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荷兰 ①成为西欧重要的贸易中心 ②凭借强大的海军力量打垮英法 ③成立了海外特权贸易公司 ④颁布《航海条例》打击英国航运 |
甘地在《印度自治》中说:“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由于曼彻斯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材料反映出A.甘地具有反工业化倾向 | B.印度手工业即将消亡 | C.甘地倡导“回到纺车去” | D.甘地致力于解决民生问题 |
|
(20分)17世纪的英国人沃尔特·雷利爵士一针见血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的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荷兰拥有西朝英国和大西洋的优良港口,(17世纪时)拥有的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从事转口贸易。进入英、法、荷争霸的时代,克伦威尔把荷兰商船从英国港口赶走。 ——摘编自《大国崛起》 (1)荷兰当时有“ ”之称,克伦威尔颁布 把荷兰商船从英国港口赶走。(2分) 材料二 泰西各国(指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昔日惟英以求水师称雄,今则德、俄皆练水师与英抗衡。日本之船炮军械师法西人,亦骎骎(比喻进展迅速)有争霸海上之意。中国理有余而力不足,自来办理交涉事务,如津案、滇案诸大事,率以将就了结,盖因我国之防务未修,而恐猝无以应也。 ——《光绪五年闰三月二十二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奕等奏折》 (2)依据材料二,指出引起奕等人关注近代海军的原因有哪些?(3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该奏折的影响。(2分) 材料三 1914年战前欧洲列强主要水面作战舰艇实力表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意大利
| 奥匈
| 俄国
| 无畏舰
| 20
| 14
| 4
| 4
| 3
|
| 战列巡洋舰
| 9
| 4
|
|
|
|
| 前无畏舰
| 40
| 22
| 18
| 8
| 12
| 8
| 装甲巡洋舰
| 34
| 11
| 18
| 10
| 3
| 6
| 轻型巡洋舰
| 63
| 33
| 9
| 8
| 7
| 8
| 驱逐舰/鱼雷艇
| 250
| 90
| 80
| 30
| 70
| 100
| ——摘编自《战场3》 (3)材料三提供了哪些信息?(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分) 材料四 《五国条约》规定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总吨位的限额(单位:万吨)
| 美
| 英
| 日
| 法
| 意
| 主力舰
| 52.5
| 52.5
| 31.5
| 17.5
| 17.5
| 航空母舰
| 13.5
| 13.5
| 8.1
| 6
| 6
|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明《五国条约》的结局及其成因。(7分) |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5—18世纪中期在欧洲流行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一七七六年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中抨击了重商主义,他提倡自由贸易和开明的经济政策。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废弃了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 ——努松著《重商主义经济学》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
| 邮政
| 电站
| 煤炭工业
| 铁路运输
| 航空运输
| 英国
| 100
| 100
| 100
| 100
| 75
| 法国
| 100
| 100
| 100
| 100
| 75
| 联邦德国
| 100
| 75
| 50
| 100
| l00
| 材料三 袁志刚在《从里根新政看中国未来的经济改革》,中指出:如果我们讨论克林顿时期的经济繁荣,则不得不提到美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里根新政。因为克林顿时期的美国新经济正是里根新政在九十年代经济政策上的延续和私人经济的继续发展。自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经济已经被凯恩斯主义统治了四十余年。经过长期的需求管理,美国经济拥有一个庞大的政府,并随时遭受其看似合理的管制和调控。可是,长期的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并没有带来良好的经济表现,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美国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同时上升的滞胀情况。尽管如此,战后开始的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丝毫也没有减弱。 1981年里根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强调,“在当前的危机下,政府并不是解决我们问题的办法,而正是问题本身。”其“经济复兴”计划概括地说,就是“三砍一稳”,即大砍联邦预算开支,大砍个人与企业的税率,大砍政府下达给企业的各种规章条例,以及要求制定一项稳定的货币政策。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重商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经济思想中政府作用的主要差异;概括它们对不同时期的英国发展分别产生的影响。(6分)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欧洲国家的经济结构特点,并分析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8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归纳里根经济改革的背景;并分析里根政府与罗斯福政府在解决经济危机策略上的发展性变化。(11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