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欧洲市场上汇集了来自各大洲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象牙,亚洲的香料、茶叶、丝绸等……这样,由地理大发现引发的“商业革命”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欧洲市场上汇集了来自各大洲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象牙,亚洲的香料、茶叶、丝绸等……这样,由地理大发现引发的“商业革命”

题型:吉林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市场上汇集了来自各大洲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象牙,亚洲的香料、茶叶、丝绸等……这样,由地理大发现引发的“商业革命”,通过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贸易网开始把原先半封闭的地区性经济联系起来。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说:“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秘鲁送给我们白银;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各个热带地区去了。”
材料三  到1900年,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一个国家举行的博览会,可以有世界“万国”参加,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世界终于形成一个牵一发则动全身的有机整体。 材料四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做出。相反,它们多半是由相应非凡的、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述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历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四,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新航路开辟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②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①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殖民者在美洲、亚洲、非洲的殖民扩张,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相对隔绝的状态;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②工业革命的发生及其扩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争夺市场和原料,加紧对亚非拉的侵略,使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经济附庸。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
(3)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然科学的新发明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举一反三
读《美、德、英、中在世界制造业产值比重的变化曲线图》,其中曲线③代表的国家是 
[     ]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中国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下图,以下各项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
A.商业革命促进世界贸易扩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亚非拉地 区的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D.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19、20世纪之交)“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这段话的正确含义是  [     ]
A.资产阶级革命是历史的倒退             
B.民族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趋于消亡
C.资本主义生产不需要民族基础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资本输出占世界第三位 
B.造船业和金融业在世界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C.工业生产设备和技术相对落后     
D.失去19世纪中期以来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 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另外,也有人认为,“CHINA”一词的产生与秦朝有关,因为英文中“秦”的翻译是“CHIN”。还有一种观点则把“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在法文中,“丝”的拼写则为“CHINE”,与英文“CHINA”的发音与拼写已经非常接近,最后再从法文正式“过渡”到了现在的“CHINA”一词。而古代日本在提到笼统的中国概念时,则称中国为“汉土”或“唐土”。材料四
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的***农民

江南制造总局大门

1863年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
(3)①根据材料三分析英文“CHINA”一词这三种说法和日本古代称中国为“汉土”或“唐土”的历史文化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材料四的三幅图,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