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5世纪40年代,德国美因茨地区的金匠谷登堡研发了涉及印刷机的一些单独或合并铸成的“小块”和铅制的“模具”。1457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5世纪40年代,德国美因茨地区的金匠谷登堡研发了涉及印刷机的一些单独或合并铸成的“小块”和铅制的“模具”。1457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40年代,德国美因茨地区的金匠谷登堡研发了涉及印刷机的一些单独或合并铸成的“小块”和铅制的“模具”。1457年,第一本日期可考的印刷书诞生,印相甚佳。此后,许多印刷工坊开始进行大规模商业印刷:拉丁文法入门书、用方言编写的日历、赎罪券收据等。同时期,首批印刷匠的徒子徒孙,逐渐遍及欧洲,并在各地传授技艺。印刷商、书商,卖书营生,但求以更赚钱的方式经营事业。而在智识陷入危机、道德兴起论战之时,很多学者、作家替出版商校对古代经典,或改行印书、贩书,此种行为,在16世纪初影响力最强。                  
——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材料二  1769年,法国人卢索创建的“印艺社”,拥有一间全新的印刷工坊与六台印刷机,大量印书供应欧洲各地达25年之久。除了伏尔泰、卢梭的作品外,还创办“百科全书期刊”,并推广百科全书派的论著。有学者统计,1789年以前,出版商一共印刷了大约24000部《百科全书》,至少11500部到了法国读者手中。
——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清代,商业雕版印刷广泛传播。福建的四堡地区在17世纪后期兴起家族经营的书坊。四堡书业主要出版教育文本、实用指南手册(如礼仪指南、医药用书、风水手册等)和通俗小说等全国通行书籍。其中教育文本最畅销,它囊括了各种有助于考试的辅助资料,如朱熹注本《四书》;还有宣称对经商的读者大有用处的《信札/字辨》书。18世纪,四堡书业的销售覆盖了南方九省,他们带着识字读物和经典书籍向南部内陆和边陲日益增长的人口传播文化。
——摘编自[美]包筠雅《中国书籍社会史:四堡书业与清代书籍文化》
(1)15世纪40年代以后,印刷书在欧洲迅速发展,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分)
(2)18世纪的时候,欧洲和中国的图书出版情况有很大的差异,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15分)
答案
(1)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印刷技术的进步与广泛传播;欧洲民众宗教、生活的需求;印刷商、书商营生图利的需求;文艺复兴运动的需要与推动。
(2)①差异:法国“印艺社”:依靠手工工场,主要印刷出版启蒙思想家的作品;影响范围广,在法国及整个欧洲地区,传播了启蒙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4分)中国“四堡书业”:依靠家庭作坊,主要印刷传统文化与生活实用书籍;影响限于国内局部地区,促进了中国南方地区的文化普及(或推动了内陆和边缘地区的文化认同),有助于维护传统文化和社会秩序。(4分)
②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法国——资本主义和启蒙运动的发展;采用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2分)中国——处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商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理学占主导地位,科举制盛行;印刷技术和生产方式相对落后。(3分)
③上述差异说明了18世纪法国和中国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反映了18世纪中西文明进程的差距。(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近代欧洲印刷术迅速发展的原因。从材料“金匠谷登堡研发了涉及印刷机的一些单独或合并铸成的“小块”和铅制的“模具””“印刷商、书商,卖书营生,但求以更赚钱的方式经营事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得出15世纪40年代以后,印刷书在欧洲迅速发展的原因。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论证和探讨问题。本题是个开放性的题目,这样的评述题目,首先要从材料中找出中国的图书出版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其次要主要分析中国的图书出版情况有很大的差异的原因;最后要做总结性的说明。
举一反三
18世纪的“康乾盛世”被称为“落日的辉煌”,造成这种“落日”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     ]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
B、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
C、西方国家出现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和革命运动
D、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题型:0111 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梁启超在谈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哥伦布之后,有无数个哥伦布;郑和下西洋之后,竞无第二个郑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
A、西方的航海技术比中国先进
B、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决定的
C、国家***的志向不在于此
D、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决定了民族性格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史学家布罗代尔认为,中国古代科学未能跨越现代科学和技术的门槛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人口太多:中国人力成本低,几乎能够承担缺乏畜力的经济所需要的全部工作;而人口过多给中国的生活造成了重压,使之处在保守政府的严格管理下静止不变,阻碍了技术的进步;中国人力资源太过丰富,不必发明机器来节省人力。某校学生就这一观点提出以下看法,其中较为合理的是 [     ]
A.作为20世纪“史学大帝”,布罗代尔的观点值得信服
B.没有指出儒家思想对科技的不利影响,不可信
C.已经对“李约瑟难题”作出了十分充分的解答
D.从人力资源角度来分析,其视角值得参考
题型:陕西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清代科技史》中写道:“如果把中国科技发展史比作一只航船,那么当我们翻开它几千年的航行日志时,顺治元年至宣统三年(1644~1911年),这268年的航程是如此艰难曲折。鸦片战争前,水浅风弱,驶速迟缓……”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驶速迟缓”的主要原因有
①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②专制集权的官僚体制
③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④漠视私有产权,没有专利权观念 [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李约瑟称赞道:“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列举事例加以说明。并据此概述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基本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0106 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