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主要原因是 A.科举制度完善B.印刷术的发展C.造纸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主要原因是 A.科举制度完善 | B.印刷术的发展 | C.造纸术有突破 | D.图书成为商品 |
|
答案
B |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是宋代藏书的数量迅速增多的主要原因。科举制度完善不可能出现读书者不甚爱惜书,排除A项;B、C两项相比,显然印刷术更有利于增加书的数量,且造纸术的改进是在汉朝,排除C项;图书成为商品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点评:高考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四大发明上,强调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从命题的切入点来看,主要考查基础性的知识,很少上升到理论分析的层次。有的高考试题将中国古代科技与农业经济相联系,要求学生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的实用性特点。 |
举一反三
某学者在评价中国17、18世纪的科技时强调:“在中国,技术的发展跟不上科学的发展,它在原地踏步。出现这种状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无疑是中国的□□□,不必发明机器来节省人力。它是由地方性的人口过剩产生的贫穷的永久性受害者。”根据该学者的观点,你认为空格部分最合适的内容应该是(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 B.人力资源太过丰富 | C.专治体制腐朽僵化 | D.商业发展缓慢迟滞 |
|
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拟举办一次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的探究活动,现摘录其中的部分探究主题材料,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探究主题一:东学西传 材料一 我国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传播到欧洲,对欧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弗朗西斯·培根曾经说过: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材料二 中世纪的欧洲的意识形态的所有领域都是基督教会独统天下的,他们用神学解释一切,难以提供启发民智和解放思想的理论和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启蒙思想家就只有从非基督教统治的遥远的东方文明国家即中国那里汲取完全不同于欧洲气质的文化中合乎他们需要的理论和知识。明清之际,程朱理学被欧洲的耶稣会士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引自《儒家学说在欧洲的传播及影响》 探究主题二:近代“西学东渐” 材料三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四 孙家鼐曾是竭力支持康有为变法的重要官员,他曾把康有为称之为“忠心热胆而心通时务”的“唯一朝士”,他还对皇上表示,“若皇上责成变法,我唯举康某人,我则安能?”(在《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他曾向皇帝奏称,“康有为才华甚富,学术不端,所著《孔子改制考》最为荒谬”。他还力请皇上销毁书版,而徐察其人品心术。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中的激进与保守》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宋元时期“东学西传”对当时的欧洲有何重大影响?(2分) (2)据材料二分析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极力推崇“中国文化”的原因是什么。(6分) (3)材料三中魏源的《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2分) (4)据材料四指出孙家鼐对康有为的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1分)有人说康有为在宣传维新思想的过程中做到了“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对此你如何理解?(2分) (5)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可以获得什么样的启示?(3分) |
“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A.甲正确,乙错误 | B.甲错误,乙正确 | C.甲、乙都正确 | D.甲、乙都错误 |
|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当时,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 | B.雕版印刷术得以推广 | C.胶泥活字印刷的诞生 | D.金属活字印刷的出现 |
|
温家宝在《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中指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和相互学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造纸术经阿拉伯人引入葡萄牙,在13世纪到达西方,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1450年前后德意志人古登堡等,用铅、锡、锑的合金铸成活字。从此,《圣经》不再是天主教神职人员独有的工具。正如马克思所说:“……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思想家
| 主要思想
| 孟德斯鸠 (1689~1755年)
| 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
| 伏尔泰 (1694~1778年)
| 倡导人人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认为最好的政治形式就是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治。
| 卢梭 (1712~1778年)
| 认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 材料三
材料四 一位研究晚清乡土意识的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播对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2分) (2)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弘扬的基本主张。(6分) (3)你是否认同材料四的观点?请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3分)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的认识。(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