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圆明园遗址(局部),通过专题二学习,你对此印象最深的是该图反映了A.元代行省制度的兴盛B.八国联军侵华的暴行C.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的罪行D.第二次鸦片战争

下图是圆明园遗址(局部),通过专题二学习,你对此印象最深的是该图反映了A.元代行省制度的兴盛B.八国联军侵华的暴行C.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的罪行D.第二次鸦片战争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图是圆明园遗址(局部),通过专题二学习,你对此印象最深的是该图反映了
A.元代行省制度的兴盛
B.八国联军侵华的暴行
C.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的罪行
D.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的暴行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1856年-1980年,1860年7月,英法联军的大批舰只集结在大沽口外,但清政府竟以为对方是求和而来。英法联军趁机在北塘登陆,攻占大沽和天津。英法联军继而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逃到承德避暑山庄,清政府同英法代表分别签订了《北京条约》。在这次战争中,清政府的态度时强时软。其原因在于一方面,虽然清朝统治到此时已经显著衰弱,但统治者决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外敌入侵不仅威胁到中国领土完整和经济利益,而且直接伤害了大清统治者的尊严。
举一反三
鸦片战争期间,一位清朝将领想出一个打败英军的主意,建议在猴子的背后拴上鞭炮,然后抛到在岸边的英国军舰的上,这一主意竟然被批准实施。由此反映出的实质性问题是(  )
A.清政府无力抵抗侵略 B.清政府视战争为儿戏
C.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D.清朝统治者愚昧腐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位于北京西郊的圆明园原是著名的皇家园林。观察下图,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  )

①是由英法联军一手造成的 ②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屈辱
③激发了清政府英勇抗敌的斗志 ④永远警醒中国人民勿忘国耻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1)斯塔夫里阿诺斯对三次战争失败原因的叙述正确吗?为什么?(4分)
(2)说明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3)为什么说“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产生了一个新中国?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因素?(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1842年8月29日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1895年4月17日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1901年9月7日
请回答:
(1)指出三则材料各出自哪一条约? (3分)
(2)比较材料一、二所反映条约内容的异同。(6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