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分)材料一: 启蒙时代的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分)材料一: 启蒙时代的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分)

材料一: 启蒙时代的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
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1分)请结合德国当时的状况,分析形成这种观念的原因?(1分)
材料二: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都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与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Western Concepts of Chioo tand the Chinese,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
(2)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1分)这种形象泛滥于何时?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材料三:“1937年,红星照耀中国。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的头像。在斯诺为***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带着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瘦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环球时报“复兴之路”

(3)材料中“红星耀中国”的含义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背景。(1分)
材料四:1958年美国入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①尊敬时期(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 ③取善好施时期(1905-1937). ④赞赏时期(1937-1944),⑤清醒时期(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的第④和和⑥两个阶段“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各是什么。(4分)
材料五:21世纪初部分西方人心中的中国

(5)上图反映了部分人西方描述的21世纪中国形象,结合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和世界经济、政治的变化,分析这种看法产生的原因。(4分)并对这一看法进行评价。(3分)
(6)从“中国形象”的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2分)
答案
(1)统一稳定。(1分)
德意志分裂割据,布尼茨赞向往德意志统一。(1分)
(2)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1分)
鸦片战争前后。(19世纪)(1分)
原因: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国家走私鸦片严重(1分);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人吸食鸦片的现象非常普遍严重。(1分)
(3)中国共产党力量壮大,影响力增强;(1分) 
背景:完成长征,力量壮大。(1分)
(4)1937~1944年,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大量日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1分); 中美结成反法西斯联盟。(1分)
1949年到1958年,世界处于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1分); 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1分)
(5)经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增长(1分);美国逐渐丧失霸主地位,发生金融危机;(1分)
政治: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与美国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矛盾(1分);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重要。(1分)
评价:这种看法错误。 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 强调和平崛起(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这是部分西方人宣扬“中国威胁论”的体现。(只判断对错不给分。3分)
(6)国家印象是国与国关系的体现(1分);国家综合实力决定国家印象。(1分)
解析

举一反三
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就要开始,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了这样一道奏折:“该夷无其他技能,且其浑身紧裹,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以手刃数敌,……”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A.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后果
B.由于闭关锁国,清朝统治者闭目塞听
C.林则徐与其他封建官员无明显区别
D.林则徐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讲话:“(虎门销烟)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商品,全部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由此看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扭转对华贸易逆差B.维护大英帝国的尊严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莫里逊居住北京2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   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③大总统誓词的照片 
④南京大屠***的有关报道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城市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今南京城内),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材料三 上海是我们中国的领土,在租界之内,大多数做生意的是中国人,纳税的是中国人,劳动的也是中国人,试问中国有没有人在上海工部局里头能够有大发言权呢?中国人能不能够在上海工部局里头议订法律来管理上海呢?我们在上海是主人,他们由外国来的都是客人,他们居然反客为主……
材料四 近代上海人是在民族主义背景下,“被污蔑的口岸华人”,尽管租界的统治者是外国人,但租界人口的绝大多数始终是华人,日常事务的实际管理大半还是抓在中国人手中,上海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城市。中国人在上海已自成社会,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现代中国的生活方式,形成了独特有力的上海文化。
回答:
1.    材料一中“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2分)据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    分别指出材料二中两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4分)
3.    材料三、四对上海租界的看法存在着哪些差异?(4分)站在中国近代化的视野你如何理解近代上海的发展?(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是1860年在战争中披掠走、流失海外的圆明园中的物品鼠首和兔首铜像,近期被法国拍卖。侵略者掠走该物品是在
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