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第13条规定:“……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人者,管事官均应听诉……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即移请华官公同查明其事……秉公定断……其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第13条规定:“……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人者,管事官均应听诉……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即移请华官公同查明其事……秉公定断……其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第13条规定:“……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人者,管事官均应听诉……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即移请华官公同查明其事……秉公定断……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这一规定的实质是确立了英国在中国的
A.协定关税权B.领事裁判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D.租界司法权

答案
B
解析
领事裁判权即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这是一种治外法权。由“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可知是领事裁判权。         
举一反三

清朝一位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和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朝廷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自由通航,不受盘索,而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船为什么就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都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这件事你认为最早应发生在哪次战争以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载19世纪以前,英国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船舶经常装载90%的贵金属,有时高达98%的贵金属,只有极少的货物。此现象直接反映了当时
A.中国生产力水平较英国发达B.中英两国生产方式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C.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出超D.中国自然经济体系下的商品贸易活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35年6月格拉斯哥印度协会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信件):中国行省垄断贸易,压迫英商,且常常发生***事件,而广州英商又无生命财产保障,从此,都妨碍英国对华贸易,不符相应于中国的庞大市场与英国开放贸易自由的机会……我们认为陛下政府倘在中国沿海取得一个或几个岛屿,作为进行贸易的基地,以避免中国政府的勒索、控制和烦扰,则必将对于我们的对外贸易大有好处。
——《英国资产阶级纺织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材料二  英国对华走私鸦片表(单位:箱)
年份
1816
1824
1834
1835
1837
1839
鸦片
约4000
12639
21785
30200
39000
40200
材料三 (1839年10月巴麦尊致义律机密件)……陛下政府对于今年春天广州事件所已经形成的意向,为了指导你的运动这是很重要的,你应该首先得知其事。 陛下政府感觉,对于中国人所加于不列颠人民和女王官吏的暴行,不得不表示愤怒。陛下政府认为,绝对必须把大不列颠和中国的今后关系安置在明确而安全的基础之上。为此,陛下政府意将派遣海军到中国海去,可能还有少量陆军。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怎样的一种需求?你怎样理解所谓中国政府“压迫英商”“勒索”“控制与烦扰”这些话?
(2)结合材料二说明鸦片走私的趋势,针对鸦片走私,清政府态度如何?结合材料二分析此态度。
(3)材料三中的“广州事件”指什么?对材料三中的“暴行”如何理解?“明确而安全的基础之上”指什么的基础?为了维护此基础,英国政府决定怎么办?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上海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市内聚集了欧洲式、美国式、俄罗斯式、日本式等各式的老洋房4000至5000幢,它们大多建造于鸦片战争之后。这反映了当时(   )
A.洋务运动全面展开B.中西文化交流广泛
C.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D.上海是远东最大的港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由出超到入超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
年底
英国输华
中国输英
中对英贸易
总值
总值
出(+)入(-)超
情况
1765-1769
1192915
2190619
(+)997704
1795-1799
5373015
5719972
(+)346957
1830-1833
7335023
9950286
(+)2615263
材料二 鸦片在中英贸易中的比重
年份
英国输华
中国输英
中国对英
贸易
正当贸易
鸦片贸易
总值
总值
出(+)入(-)超情况
1837.7-1838.6
220万
340万
560万
310万
(-)250万
材料三 鸦片战争前白银出口及兑换制钱数
年份
广州白银出口
一两白银兑制钱数
1823-1824
1885320
1249文
1828-1829
3386305
1337文
1833-1834
4846763
1363文
1838-1839
 
1638文
问题:
(1)材料1和材料2反映了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的哪些情况?
(2)材料3表明鸦片战争前白银和铜钱的兑换出现了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
(3)以上情况和现象还对中国造成了哪些危害?
(4)针对这些情况和现象,清政府的态度如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