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53年4月22日,英国公使文翰去南京前给英国外交部的公文说:“现在还不清楚举事者(指太平军)对外国人的意向究竟如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53年4月22日,英国公使文翰去南京前给英国外交部的公文说:“现在还不清楚举事者(指太平军)对外国人的意向究竟如何……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53年4月22日,英国公使文翰去南京前给英国外交部的公文说:“现在还不清楚举事者(指太平军)对外国人的意向究竟如何……在获悉他们的意向之前,我不愿无所行动……此行的目的是向各方面说明,目前英国是守中立的,此举也许会发生效果。”材料二 文翰曾向太平天国书面表示:“英国人在上海的极大利益正处于危险之中,太平军进抵上海时,希望不要干扰英国人的生命财产。万一他们遭到了侵犯,那么必将引起愤慨,正如签订1842年《南京条约》作为结束战争时所引起的愤慨一样。”材料三 文翰与传教士麦都思给英国政府报告:“如果举事者成功,至少传教士的活动可望获得完全的容忍。这些人……可能对外国人怀抱友善的态度,他们可能无疑会允许通商的。不过从他们的出版以及他们的行为上看,我们可以推断他们将严禁鸦片——不像这样的有名无实……目前唯一可行的政策……力避与双方发生正式的联系,但外国人(在中国的)必须准备好足够的武力,来击败举事者可能实行给他们的任何攻击。”——以上材料均摘自《帝国主义侵华史》
请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述英国对太平天国态度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最终导致怎样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背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准备北伐、西征和东征。英国态度变化及原因:革命发展迅速,震慑了侵华列强;太平天国敬拜上帝,英国自认为太平天国会对外国人抱友善态度,故保持中立态度。当太平天国进攻上海威胁英国在华利益时,英国便以战争来威胁。从材料看,英国最终认识到太平天国会打击列强在华势力,故英国准备武力镇压。
(2)结果: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致使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3)影响:延缓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
举一反三
“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口中是个“王”字,即“国”;而辛亥革命后却又有人将“国”写为“圆”,口中是个“民”字。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前者说明其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
B.前者说明其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得到体现
C.前者说明其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D.前者说明其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能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     ]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在一堂“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研讨课上,四位同学都达成了“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的共识,并阐明了自己的依据,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甲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乙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C.丙同学:太平天国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D.丁同学: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太平天国领导人以“国”字代“圆”字,取王居其中之意。这一细节最能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
[     ]
A.摆脱不了专制思想的束缚
B.取清王朝而代之的宏大志向
C.反侵略反封建的决心
D.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文字变革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武宣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祥地之一。在武宣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不怕清妖兵马足,天军引他到山麓,好比红薯堆进灶,大大小小一窝熟”;“妹莫忧,卷起包袱上柳州,跟随天军去打仗,太平天下乐悠悠”。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     ]

A.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B.军事力量强于清政府
C.实现了土地平均分配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