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是对外来挑战的一种被迫应战,近代化的过程不是按照社会发展内在规律循序完成的,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必然有诸多不完善的方面。阅读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是对外来挑战的一种被迫应战,近代化的过程不是按照社会发展内在规律循序完成的,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必然有诸多不完善的方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国家通过武力威逼,迫使中国开放了大量通商口岸,建立起侵略中国的条约体系框架。条约口岸是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历史存在,作为强权政治的产物,它对中国的国家主权构成了侵害;作为一个社会窗口,它又展示了西方近代化事物。 ——杨天宏《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 材料二:当国依然不富,兵还是不强,而东洋人却真的崛起的时候,这种从容和自信的心理崩溃了,人们发现中国实际上还没有醒,他们真正醒来,正是在这个令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1895年……但是,这种苏醒好像不是自然的苏醒,而是被某种惊人的声音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乍一醒来的人,有几分恼怒,几分惊慌,还有几分茫然……这种紧张和焦虑的反应,恰恰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思路和策略的出现。 ——葛兆光《1895年的中国:思想史上的象征意义》 材料三: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但他们的影响只局限于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少数士大夫。他们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条约口岸是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历史存在”。(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5年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原因。试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主要史实,概括此后中国近代化发生了哪些变化。(8分) (3)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三中“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这句话加以说明。(9分) |
答案
(1)双重作用:一方面,口岸被迫开放使中国丧失了贸易主权、关税主权;便利了列强在华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另一方面,其促进了西方思想文化和科技的传入;客观上刺激了中国的近代化。 (2)原因: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变化:由器物阶段发展到制度阶段、再到思想阶段。 (3)说明:资产阶级虽然进行了改革和革命,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没有最终确立;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处于畸形状态,没有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不利于近代化的推进和发展。 |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抓住“双重作用”“作为强权政治的产物,它对中国的国家主权构成了侵害;作为一个社会窗口,它又展示了西方近代化事物”等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注意结合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思路和策略的出现”并结合所学知识, 从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向“制度”和“思想”转变回答。第3问依据材料“但他们的影响只局限于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少数士大夫。他们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回答。政治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没有最终确立;经济上没有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社会性质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 |
举一反三
20世纪是中华民族从贫弱、屈辱中奋起,走向伟大复兴的世纪。下列关于20世纪中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A.《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C.抗日战争的胜利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 D.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起来 |
|
下列条款中体现出19世纪末列强对华经济扩张新特征的是A.……将进口商货运往内地之时欲暂行存栈,除勿庸输纳税钞…… | B.……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 | C.大合众国船只进通商各港口时,必将船牌等件呈交领事官,转报海关…… | D.……于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 |
|
下列条约中规定开设的通商口岸深入中国内地最远的是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北京条约》 | D.《马关条约》 |
|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
时间
| 事件或条约
| 影响
| 1842年
| 《南京条约》
| “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 1895年
| 《马关条约》
| 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 1901年
| 《辛丑条约》
|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1919年
| 巴黎和会
| “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 1928年
| “改订新约”的运动
| 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 1943年
| 中英、中美签订新约
| 取消英美两个国家在华治外法权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同时取消1901年9月7日在北京与中国政府签订的议定书(即《辛丑条约》)。
| 1943年
| 中英美签署《开罗宣言》
| 关于中国的领土主权问题,中美双方同意:日本用武力从中国夺去的东北各省、台湾和澎湖列岛,战后必须归还中国。
| 材料二 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1950年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之前,苏联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裴坚章《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的变化趋势,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1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对待不平等条约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4分) |
小明在旧书摊上发现了一本《庚子西狩丛谈》,该书的序言上写道:“庚子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读到这,小明对该书的内容做出了判断。你认为下列哪项是小明做出的正确判断A.描绘了古代史上某位皇后出宫打猎的情形 | B.分析了太平天国给清王朝带来的打击和混乱 | C.叙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略者胡作非为的历史 | D.记录了八国联军侵华中太后皇帝出逃的过程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