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报》时事报道介绍了当时一位爱国者所说的:“我君可欺,丽我民不可欺;我官可玩,而我民不可玩。”该报道最早可能发表于(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审报》时事报道介绍了当时一位爱国者所说的:“我君可欺,丽我民不可欺;我官可玩,而我民不可玩。”该报道最早可能发表于(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审报》时事报道介绍了当时一位爱国者所说的:“我君可欺,丽我民不可欺;我官可玩,而我民不可玩。”该报道最早可能发表于(   )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答案
C
解析

《申报》创办于1872年,因此1840年的鸦片战争和1856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均不符合题意;而本题强调的是“最早可能发表于”,因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该选C。
举一反三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一概鬼子都***尽,大清一统庆升平。”这段话反映义和团认识到了                                                 (    )
A.农民阶级与外国侵略势力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B.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占主要地位
C.西方列强与中国政府的矛盾尖锐
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日本强迫清政府开重庆为商埠那一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有
①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②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③康有为发动了“公车上书”④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国留学生在日本横滨出版的杂志《开智录》发表……文章(认为)“压之愈力,则起之愈骤,自然之理。故北部山东、直隶之人民,日唱外人之侮我,上天亦代为不平,当联络民气,共竭腕力,顺天之命,尽人之责,幸则杜绝列强,不幸亦振起国民排外之思想,此义和团之所由作也。”
材料2 (孙中山)认为,在义和团的排外主义中表现了“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以上材料均摘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请回答:
(1)上述材料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有何共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的观点进行评论。(本设问旨在考查独立思考能力。不论持何种看法,只要有理有据,均同等评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德国强占胶州湾加剧了中国人的危机感,由此引发了“扶清灭洋”和“维新变法”两种救国方案。这两种救国方案的根本差别在于(   )
A.首要目的B.发展前途C.对外观念D.对清政府的态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甲午中日战争D.鸦片战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