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鬼烧书图”是19世纪末流传于山东的反洋教斗争宣传画,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是:①它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冲突②这种斗争具有笼统排外的性质 ③体现了山东人民的反帝精

“打鬼烧书图”是19世纪末流传于山东的反洋教斗争宣传画,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是:①它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冲突②这种斗争具有笼统排外的性质 ③体现了山东人民的反帝精

题型:0103 期末题难度:来源:
“打鬼烧书图”是19世纪末流传于山东的反洋教斗争宣传画,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是:
①它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冲突②这种斗争具有笼统排外的性质
③体现了山东人民的反帝精神④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使它们退出了山东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B
举一反三
19世纪末,俄英换文协议规定,“不在中国长城以北为他自己或英国臣民或其他人谋求任何铁路让与权”,“不在长江流域为他自己或俄国臣民或其他人谋求铁路让与权”。其真正目的是 [     ]
A.尊重中国主权  
B.俄国向英国妥协
C.划分势力范围   
D.英国向俄国妥协
题型:0103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的情景应是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带来的影响
[     ]
A.中英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题型:上海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20世纪初期西方人笔下的中国形象,其主旨是 
[     ]
A.破碎的巨人不堪一击
B.腐朽落后导致了挨打
C.西方的盛宴中国的悲剧
D.巨人虽倒却实力犹存
题型:上海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漫画出自1898年法国某画报,它可以看作
[     ]
A、列强侵略中国的直接证据
B、“门户开放”政策的真实写照
C、中西文化碰撞的艺术夸张
D、中国被瓜分的旁证材料
题型:上海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上世纪初北京城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故事:庚子年的一天,李中堂(李鸿章)请八国公使参加烛光晚宴,其中有一道名菜——蒸熊掌。八国公使见了美味却还要故作矜持。宾主一落座,李中堂正要说话,突然一阵风吹过,把蜡烛全被吹灭,黑暗中传出一声惨叫。过了一会儿,蜡烛重新点燃,只见日本公使趴在桌子上人事不醒,他的右手抓着熊掌,手背上插着七把明晃晃的刀叉。该笑话讽刺了 [     ]
A.李鸿章代表满清政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B.大清帝国已经沦为任人宰割的“熊掌”
C.西方列强在文明友好的幌子下瓜分中国
D.西方列强共同宰割中国日本贪欲最强烈
题型:上海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