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孙中山说,清政府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子

(2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孙中山说,清政府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子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说,清政府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子免于倾倒吗?20世纪初的中国,一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那就是——革命。此时的孙中山已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他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并始终坚持奋斗,成为20世纪推动中国发生历史巨变的主要代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中央电视台《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书影
        
材料三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材料四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指出: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8分)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并颁布有何目的?为什么说它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8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4分)
(4)你如何理解材料四对中华民国成立的评价?(6分)
答案
(1)政治上:推翻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2 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经济上:实行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文化上: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人民思想的解放和觉悟的提高。(8分)
(2)目的:维护民主共和制度,防止袁世凯独裁专制。(2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许多民主
权利和自由;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还规定了实行责任内阁制来限制总统的权力。因而,《中华
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3点6分)
(3)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五四运动爆发提供阶级基础。(4分)
(4)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2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政变,(2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问,本题可以转化成为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来分析解决。可以依据辛亥革命对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对人民思想的启蒙、对后来革命的深远影响等等方面进行归纳整理。
(2)第二问,有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并颁布有何目的的问题,可以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性质方面来分析即可。从宪法的内容中整理出其目的。有关于为什么说它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的问题,需要从宪法的内容的意义来分析整理。
(3)第三问,本题可以转化成辛亥革命对中国后来民主革命的推动作用来分析归纳。辛亥革命颁布的一些使人民享有一定民主权利的法律,解放了人们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所以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五四运动爆发提供阶级基础。
(4)第四问,本题首先应该明确材料四作者的观点,材料四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对评价不高。然后再依据史实及相关的知识来分析作者对辛亥革命产生如此评价的原因,这需要从辛亥革命的消极影响和其没有解决的中国的社会问题的相关史实来分析归纳。
举一反三
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指     (  )
A.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在重庆市云阳县发现的一张孙中山先生亲笔签署的委任状,云阳籍历史名人程德全投机革命,被孙中山任命为内务总长,而程德全原本是清政府的江苏巡抚。孙中山此举反映出      (  )
A.清朝已覆灭
B.封建势力已被彻底打倒
C.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革命
D.辛亥革命有明显的局限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街头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C.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施压
D.报刊登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哈尔滨第六中学的前身是从德女子中学。1924年,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朱雅志、付润成等人募集经费,准备振兴国民教育。他们找到了哈尔滨东省特别区的市政管理局,局长马忠骏非常支持这一“爱国举动”,他的夫人刘秀颖女士思想前卫,希望妇女获得受教育的权利,对兴办女子学校满腔热情,积极奔走。闻听要筹建“女中”,时任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朱庆澜大力协助,他对担任哈尔滨自治临时委员会的委员长傅润成讲:要办成一所有影响的学校。为建女生学校,朱雅志等人设立了董事会,傅润成任董事长,刘秀颖是董事会的校董。当时人们习惯把从德女子中学称为“女中”。
女中创立于1924年9月,校址在道里西十三道街路北,中央大街与新城大街(今尚志大街)的中间(在现道里区哈尔滨铁路五中处),是一所初级中学。女中初创时学生达到40余人。学生年龄从十岁至十五六岁不等,按年龄分作3个班级。
女中当时的课程设置有国文、美术、英语、体育、公民教育、商科。校歌是“从德兮,松江滨,广厦宏开,气象新,学子莘莘,先生谆谆。莫道女儿身,亦是国家民,养成了勤朴敏捷高尚德,方为一个完全人。”女中初创时的校训是“诚敬勤朴整洁贞顺”。当时女学生在校生变数非常大,不少学生不到毕业就中途退学,多是回家结婚而终止了学业。
女中毕业的学生多从事教师工作,这一时期培养出了日后有“30年代文学洛神”之美誉的萧红。还有女中的“五虎将”——上世纪30年代的最红体育明星,她们是孙桂云、刘静贞、吴梅仙、萧淑苓、王渊……
依据材料并结合20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历史,就从德女子中学的办学宗旨展开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不同阶级为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走过不同的道路。
材料一:某学者撰文说:“从前皇帝自称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中孙中山曾经被称为“疯子”,后来“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这种现象? 这次转型的结果是怎样的?(6分)
材料二:我们当时对于创造革命根据地与进行长期游击战争的思想与认识十分微弱,……而南下向广东进发。……,因而南昌起义的部队大部分遭受损失,仅留了一部分力量与***所领导的秋收起义的工农武装在井冈山会师,才正式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
——贺龙《回忆“八一”南昌起义》
(2)材料二中***在湘赣山区建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走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该道路的最终实施情况如何?(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