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认为中国社会危机是“异种残之,外邦逼之”,解决民族问题“殆不可以须臾缓”。当时孙中山解决民族问题的策略准确地说(  )A.异种残之——“创立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认为中国社会危机是“异种残之,外邦逼之”,解决民族问题“殆不可以须臾缓”。当时孙中山解决民族问题的策略准确地说(  )A.异种残之——“创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认为中国社会危机是“异种残之,外邦逼之”,解决民族问题“殆不可以须臾缓”。当时孙中山解决民族问题的策略准确地说(  )
A.异种残之——“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外邦逼之——“节制资本”、“平均地权”
C.异种残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外邦逼之——“打到列强,除军阀”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异种残之,外邦逼之”反映了民族问题,而民族问题相对应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所以答案选C。
举一反三
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曾作诗说:“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武汉义旗”是指下列的什么事件?
A.兴中会的成立B.武昌起义C.保路运动D.同盟会成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
A.武昌起义的胜利B.中华民国的成立 
C.清帝下诏退位D.《临时约法》的颁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递嬗变易,而欧洲之人种胥治化焉。”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到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政体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是革命。”
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材料二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陆路运到中国。英美物资通过香港、越南和1938年开通的滇缅公路运到中国。威廉·凯宁在《飞越驼峰》一书中指出:“从这方面看,中国维特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十供应问题。”(注:抗战爆发前,中国钢年产量为55.6万吨,而日本为635万吨。中国石油年产量为0.02万吨,而日本为39.3万吨)。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出动190个师,3700辆坦克军分三路以闪电战的方式突袭苏联。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向苏联人民发表广播演说, 号召全体苏联人民团结起来,全力以赴同希特勒法西斯做殊死的斗争,苏德战争全面爆发。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3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并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如何理解“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9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开辟驼峰航线的必要性。(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的武昌区有一条街叫“首义路”,这是为了纪念发生在这里的武昌首义。武昌首义发生于(  )
A.1911年10月10日B.1912年元旦C.1912年2月12日D.1912年3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蔡元培写给孙中山的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他认为孙中山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A.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B.实现了三民主义
C.使中国人民获得自由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