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河南人白朗率领农民起义,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1912年,白朗联合各地绿林头目,吹响了起义的号角。1913年二次革命前后,起义军接受了革命党人联合反袁的

民国初年,河南人白朗率领农民起义,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1912年,白朗联合各地绿林头目,吹响了起义的号角。1913年二次革命前后,起义军接受了革命党人联合反袁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民国初年,河南人白朗率领农民起义,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1912年,白朗联合各地绿林头目,吹响了起义的号角。1913年二次革命前后,起义军接受了革命党人联合反袁的要求,策应革命军的讨袁战争,白朗自称“中华民国扶汉讨袁司令大都督”,起义军改称“公民讨贼军”。1914年,白朗起义在袁世凯的镇压下失败。据此,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A.白朗起义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其实质是维护共和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白朗起义的发生,说明辛亥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民主革命意识
C.从白朗起义来看,革命党人已经认识到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D.白朗起义反映了民国初年新旧交替的时代特征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白朗联合各地绿林头目,吹响了起义的号角。”、“起义军接受了革命党人联合反袁的要求,策应革命军的讨袁战争,白朗自称“中华民国扶汉讨袁司令大都督””可以看出白朗起义既有旧时代的农民起义的特点,同时又体现了新时代的特征,故选D。A项错误,白朗起义是农民起义,而不是资产阶级革命;B项错误,白朗起义并非受到辛亥革命的推动民主意识增强而进行的,并非辛亥革命的影响;C项错误,材料并未交代革命党人是否已经认识到农阶级民的在革命中的地位。
举一反三
(12分)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经历了六次政治选择。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中的六次政治选择》
(1)持以上观点的学者,可以选择哪些史实来分别论证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政治选择?(8分)
(2)第五阶段“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对国民经济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你如何评价这种模式?(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道:“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如梁启超所云:“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这无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一个质的飞跃。
——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材料二 辛亥革命过了七年多,中国便发生了五四运动,这自然不是偶然的。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金冲及《现在可以更全面评价辛亥革命了》
材料三 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l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取得的成果。(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在思想领域的深刻影响是什么?(4分)
(3)据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3分)你是否同意“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这一观点?结合所学说明理由。(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20世纪两次历史性剧变,这两次剧变都
             
①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②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③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④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一般符合三个条件,即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相当的市场导向性和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对应有误的是   ( ) 
A.戊戌变法模式:缺乏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
B.孙中山模式: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