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这是对下面哪一个历史事件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这是对下面哪一个历史事件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这是对下面哪一个历史事件的评价(   )
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联系史实,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虽然扩大了民主思想的影响,但并没有使民主思想取得正统地位,排除A。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那时民主共和已经成为历史潮流,时间上要晚于题干所述,排除C。五四运动主要是针对中国外交失败的反帝爱国运动,与题干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主义成为正统,并且后来袁世凯和张勋复辟都为人民抛弃,即失败了,所以答案为B。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读懂材料,抓住题干主旨。
举一反三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第一件叫做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材料二 辛亥革命不仅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而且引发了诸多社会革新和移风易俗的“第一回”。
——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10日)
材料三 张开沅认为:“应该了解孙中山辛亥革命之前的100年,特别是辛亥革命怎么来的,孙中山的纲领怎么来的,它都是有依据的。同时还要盘点辛亥革命后的100年。还要研究从现在开始,往后的一百年。”
——转引自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10日)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革命是如何打破部落政治局面的?秦汉时期又是如何打破贵族政治局面的?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什么?(8分)
(2)据材料二,说明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迈出“第一步”,引发诸多“第一回”的具体成果。
(6分)
(3)材料三提供的辛亥革命史研究新视角是什么?(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美国一位权威人士对辛亥革命的失败做了生动的描写“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共和政体是“空洞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产阶级并未完全掌握政权,民主制度不能真正实行
B.完全搬照美国,不符合中国国情
C.帝国主义国家的破坏和阻挠
D.君主制度在中国依然存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11年11月2日《伦敦华侨致全国同胞电》:“救亡之策,惟泯汉满,和革党,调新旧,速建联邦共和大国。……条乞亿兆同胞,军民一心,速迎天机,各守公法,速建共和立宪国。袁世凯资格,适于总统,外论亦协,方不可折入满洲,存帝自扰。”据此可知伦敦华侨支持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的理由是
A.能够调和矛盾,建立君主立宪B.可以挽救危亡,实现民主共和
C.可以取悦外国,获得支持协助D.能够打击满族,消除满汉矛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度贺岁大片《十月围城》讲述了1905年10月15日,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戏班主……不惧清政府和港英政府的双重高压,在香港中环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以这一历史场景,下列各种分析最正确的是(  )
A.孙中山闹革命广泛结交社会各界朋友
B.当时的人们已越来越不满清王朝的统治
C.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已被所有中国人接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 (mot.ernity)和“传统”(trA.D.ition)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分别指出图一、图二、图三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3分)
(2)材料二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